电影《88分钟》影评

2022-07-01 06:58:4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88分钟》影评》,欢迎阅读!
影评,分钟,电影

电影《88分钟》影评





88分钟,这相当于一个半小时,不算太长但也不能说短,这就要看你是在遭遇什么事了。如果说你现在突然被告知你的生命只剩下88分钟,并不时给你提醒,让你清楚地听到时钟“滴答”的声音,我想那种感觉无异于凌迟。

88分钟》作为一部犯罪心理悬疑片,看起来并不轻松。在看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推想着谁是凶手,就连细枝末节也不放过,考验的是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分析能力。自我感觉看后还是比较酣畅的。

影片中,由帕西诺饰演的男主角是一个叫做杰克的法庭精神分析师,但也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大学教授。9年前,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心理分析手段,在没有确凿物证的情况下,说服陪审团判定犯罪嫌疑人Jon有罪。然而,就在Jon将被执行死刑的当天, 他被警方告知,前一天夜里,他的一位女学生被人用9年前该变态杀手所用的手法虐杀致死,这导致了本来就因为证据不足而被捕的Jon得以延缓死刑,更糟的是接着他收到了阴森的死亡威胁电话,对方通知他还有88分钟可活。当杰克听到这个数字后,立马知晓了对手对他很了解,在脑海里飞速做完排查后,他初步将嫌疑人圈定在他的学生中,而这些学生里有三位在校方没有详细档案。尔后展开了一场心理与心理的较量。

88分钟,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数字,当然作为一部悬疑片,这可以勾起我们的兴趣:究竟88分钟指的是什么呢?是88分钟内发生的一连串事,还是88分钟有什么特殊的定义?为什么不偏不倚就要选88分钟?

88分钟对我们来说可能不意味着什么,但对于杰克来说显然不是。88分钟,对于杰克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数字,28岁那年,他外出参加会议,他那独自在家12岁小妹妹凯特被他的仇家、一个被他鉴定过犯罪心理的罪犯强奸,且足足折磨了88分钟后致死。自青年时代后,杰克就一直深陷88分钟的阴影,凯特的惨死成了他人生最大的创伤。

分析杰克这个人,我们可以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他家到处设有密码,不论大门还是各种柜子。他不敢结婚也没有子女,他受不了灾难再次降临到亲人身上,所以他放纵着身体,却不敢放纵情感,他私生活萎靡风流,被称为“白天的大师和夜晚的派对动物”,他总醉倒在每一个陌生的女子床上,也总在梦里见到妹妹天真的笑颜。

他分析别人的问题,其实他自己也有问题。早年弗洛伊德受机械唯物主义因果观的影响从绝对的决定论观点出发,认为凡事必有原因,事实上杰克也正是如此,根本原因追溯到他年轻时候的那段经历,他的妹妹,这件事事给他打击很大,导致他到了另一个城市重新开始,而他颓废的生活正是一种逃避和对心理深处伤痕的一种压抑,他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这不得不让我想到弗洛伊德的另一个理论,即焦虑论和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把焦虑看作是冲突所引起的结果,而自我只是把它们当做一种危险的或是不愉快的信号去反应,从而产生了防御机能,也就是“焦虑的信号理论”,他把焦虑分为三类,即使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神经性和道德性焦虑,作为人格的某种焦虑状态,经常不只一个根源,他可能是两种焦虑的混合,也可能是三种焦虑的混合状态。焦虑有其特殊的功能,并通过警告作用表现出来。它提醒人们警惕已经存在的内部危险和外部危险,使人们意识到危险,并避开危险。如果无法躲避


危险,焦虑就会不断地积累起来,最终把人压垮。这就是所谓“人格崩溃”。那既然焦虑是相当痛苦的情绪体验,那么我们就应该去降低或是防止焦虑。为了减轻焦虑,个体可能采用实事求是的方法来控制危险,解决问题,也可能采用否认现实甚至歪曲现实的方法。后一种就是防御机制。

杰克显然属于后者,他把痛苦的回忆压抑到内心深处,其实就是一种“情感麻痹”的现象。按照弗洛伊德来讲,防御机制是避免消极或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而存在的,但如果人们意识到自己在防御,那么就会失去作用。影片中电话提醒88分钟”并不单纯,这是一个心理攻略,他的目的在于唤醒杰克内心的痛苦记忆,打破他的防御机制,让他彻底陷入情感的困境,这无异于一种精神的折磨。 再说说监狱里的Jon,影片一开始我也有点怀疑他是不是被冤枉了,的确,他的外表看上去很无辜,但内在却冷酷无情,通过欺骗等手段去攻击伤害他人。也许他根本意识不到骨子里的阴鸷与残暴。在发表言论时,他把自己置于弱者的地位,永远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这是自卑的一个体现,不承认自己做错事,这又是自负的一个表现,这似乎暗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Jon是一个有着扭曲人格的典型变态杀手。有没有注意到他杀的人都是女性,不但犯罪手法都雷同,而且犯罪的手法很独特,好像在向人昭示着什么,尸体倒吊,用手术刀划破股动脉,让鲜血慢慢往下流,让受害者慢慢体验痛苦与恐惧。这让我想到中国古代的凌迟处死,即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这种死法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为什么呢?他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作案方式呢?仅仅是为了好玩吗?又或者正如弗洛伊德说的,是一种潜意识的体现,这里面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我们甚至可以猜测他应该是小时候受过由女性造成的创伤,报复心理极重,日久形成了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了。

也许这又涉及到其理论的另一个方面,即“本能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攻击是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指向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的需要,弗洛伊德认为,酷,自杀,谋杀以及攻击都是受死的本能的驱使。这又让我想到中国古代的凌迟,好像古今中外这方面的表现有不少,难道真的是受死的本能的驱使吗? 回头看看Jon这个人,貌似影片小说中的反派人物都有一些独特之处,88分钟”也不例外,Jon的独特就在于他能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到他律师团里的其中一人laura,并让她对自己产生病态的崇拜。而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也是这laura,按理说,她学完法律又学心理,是个聪明人,为什么就会如此单纯的相信他呢?这又是人性里的怎样的一个方面啊?也许她异常渴望找到一个自己信任的人,其实laura和杰克恰恰是同类人,他们都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猜想这可能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也许小时候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多关爱,他们关系不好,这类人长大以后一般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一类是任何人都不信任,一类是异常渴望找到一个自己信任的人。Laura显然属于后者。她以为她Jon之间的是爱情,于是盲目的相信他,甚至是丧失理智的信赖,为了他的自由,甘心为之杀人。

影片中的结尾,杰克质问Laura“你做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有的人要放弃自己的自由意志?你是如此的聪明、特立独行,你挑战权威,你是自己的主人。你怎么会受那样一个家伙的操纵?是因为你爱上他了么?”也许平常中Laura特立独行,挑战权威恰恰正是自己内心脆弱的表现。

其中,我想说的是影片中有关于“自由意志”这个词,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在开头杰克给学生上课时曾提到一次,而结尾杰克质问Laura也提到一次,首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2c35d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