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2022-03-30 21:05: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欢迎阅读!
余光中,乡愁,台湾,诗人





第五章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乡愁》的艺术构思:意象、象征手法的运用 2《乡愁》的艺术结构:时空交错的结构特点 3《乡愁》的思想意义:思乡念国之情 2.能力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解读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1)爱的境界: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 教学重点:意象、感情物化

教学难点:物象所表达的思绪及所对应的情感 教学过程:采用“一元三次教学法” (教学四步骤)

读(阅读朗诵作品)——听(聆听点评作品)—— 说(解读鉴赏作品)——写(分析评论作品)

实践训练:1.朗读背诵诗歌 2.课堂简析诗歌 3.课后评论诗歌

4.知识、能力拓展训练:上网搜索或图书、资料室查找资料,写一篇

关于“现代派诗歌的特点”的论文,字数1000字左右。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1.生平:1928年阴历99日生于南京。抗战时期随母亲流亡于华东和西南一带,19495月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艺术硕士学位,后在台湾省的几所大学任教。1975年,离台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后返台。

2.创作:他的创作颇丰,有散文、评论、译作、英文论著等,诗歌成就为最。他曾说“诗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评论和翻译则是外遇!”

1




二、代表诗作《乡愁》分析:此诗写于1972年,《人民日报》曾转载。 这首诗具有深广的时代内容、鲜明的地域感和现实感。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同胞长期不能与大陆同胞团聚。这是民族和台湾同胞的悲剧。诗人在这首诗中,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融合在一起进行了表现,寄寓了台湾赤子绵长的思乡爱国之情和希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全诗四小节,按照“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的时空顺序来抒写。在广远的时空中,诗人又提炼了四个特征鲜明的物象,即邮票、船票和海峡,用以来表达诗人恋国思乡的思绪。这些思绪的对应物表达出了漂泊、隔离、绝望和望而不能归的离愁别恨。诗作的焦距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放大,感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加深。通过明晰的时空流程变化,组成了一曲倾诉不尽的“乡愁”诗中所抒发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的感情之浪,一个推一个,最后“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句作结,而诗人思乡念国的感情如瀑,飞流而下,无法抑制。

从短短的四节诗里,使我们了解到诗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所经历的忧患。诗人极其炼概括了自己独特的又带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体验,并包含了无数有家不能归的海外赤子不尽的乡国之思,。这极其自然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渴望民族统一想融合,深深地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的期盼。

从形式上看,《乡愁》是一首自由体诗,但每节都采用三、十、四、五字数均衡对称的句式,从外形看,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中“乡愁”“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再加之“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在同一位置上的巧妙运用,使得全诗低回往复,如怨如诉,恰似一支哀婉的乐曲,撩人情思。诗歌具有了和音乐美和节奏美。

三、相关知识链接:

(一)表达“乡愁”情感的诗文:

1“从21岁负笈瓢泼到台岛,到小楼孤灯下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索、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挥之不去的乡愁。“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这个中国的眷恋。

2余光中说:这首诗是满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

2




美留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3. 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4.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5.“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6.“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表达的不只是小我的哀愁和遭遇,而是一个民族的伤痛,所以能引起两岸及海外游子的情感共鸣。 (二)推介三本书:

1.《余茱萸的孩子——光中传》 2.《余光中精选集》 3.《余光中诗集》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634281e53a580216fcfe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