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策略

2022-09-13 07:1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策略》,欢迎阅读!
语感,语文,培养,策略,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策略

摘要: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或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的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培养训练,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0-100-01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又弥新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随着年级的增高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小学高段语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语感的含义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感悟能力,它是评价学生语言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对文字进行理解、分析、体会以及吸收的高度浓缩的过程。语感的经验色彩很浓,它也涉及到了诸多的要素,比如情感经验、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如果语感能力较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敏捷、快速地抓住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而且还善于捕捉到文本的弦外之音,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语言的内涵和赋予的意义;如果语感能力较差,那么就很难掌握言辞的要领。小学语文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觉、感觉以及情感来触摸语言,与语言产生共鸣,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说明了诵读对语感的作用。语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外部语言的刺激以及内部知识的融合。语感蕴于朗读之中,它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小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诵读,对语言的发音、格式以及节奏要进行严格的把握,加强诵读的要求,严格把握诵读的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具体做到以下方面:第一,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选择的课文是经过精心研究和挑选的,不仅符合学生的特点,而且文质兼美,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练朗诵,一些精彩的片段要让学生会背诵。第二,重视课外资源。课堂资源毕竟有限,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课外读物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广泛涉猎,对于一些好词好句要熟练朗读,最好能够背诵,不断增长学生的知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就会接触到更好的语言,增强语言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险啊,教师让学生对这句话反复诵读,把重音放在六个上,并注意的语音变化,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语感也在无意识间得到了培养。


(二)在课文情境中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课文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感知到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力,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多种感官感知课文的语言魅力。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活动,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两段进行反复朗读,并且要有感情地朗读,放一些适当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语言体会到大榕树的静态美,体会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从语言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在情感领悟中培养语感

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感悟语言,对文章的语言和内容进行感情的内化,实现与作者的感情共鸣,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给予学生一种其言出己口,其情出我心,其境出我知的境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中朝人民的深厚的友谊,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用情去领悟,并且培养学生在不同感情色彩中的发音技巧,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离别时的感人情境,增强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增强感觉实践,培养语感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1.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创设出浓郁的语感情景,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课始用大屏幕出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再配上音乐,简述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情景,奠定了课堂的基调。 2.引导想象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丰碑是什么?为何说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里的丰碑是指什么?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

3.释义悟情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其中最基本的是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由于语文教学具有重朗读、重形象、重生活、重想象、重实践的特点,从而为激活并训练学生的语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ff1306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c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