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举制度

2022-10-18 10:1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科举制度》,欢迎阅读!
科举,制度,关于



关于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它始创于隋朝,除于清末(1905年)。前后延续了1300 ,共产生700 多名状元,11 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对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产生的社会原因:

科举制度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是世族门阀世族垄断政治地位的选官制度。南北朝末年,世族门阀已经腐朽,甚至丧失了执政能力,同时庶族地主的势力不断增长,并逐渐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并要求在政治上取得相应地位,九品中正制发生动摇。隋唐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为了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科举制。因此,科举制度实质上也是一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

积极作用:

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和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乃至平民士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加政权,有效地笼络了广大知识分子; 把考试、读书、作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把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掌握,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改变了自汉代以来以推荐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营造了中华民族遵师重教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消极作用: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的规定,使许多知识分子埋头于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不讲求实际学问,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明清科举制严重压制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导致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缓慢、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弊端的出现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端强化的产物,并非考试制度本身

深远影响:




科举制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官吏选拔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对中华文明特别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宋元以后,中国的科举制度经过东转西传,对越南、日本、朝鲜、法国、美国、英国等国的官吏选拔制度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现行的文官制度、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都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有人将中国的科举制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69a61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