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3-04-23 03:22: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欢迎阅读!
产后抑郁症,因素,影响,相关,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杜德奇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

【摘 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住院分娩的332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32例产妇中发生产后抑郁症为56人,发生率为16.86%。其相关影响因素有产前心绪不良、分娩方式、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家庭关系。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的相关因素可以全面评估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几率,及时给予预防及心理干预,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保证母婴的预后结局。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5702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第一次发病,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以情感持续低落,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及躯体症状,甚至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多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46周症状明显,也有产后2-3个月内发病。中国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63.08%的妇女产后出现抑郁表现[1]。国内相关研究发现产后抑郁发生率高达25%[2]随着近年来相关案例增多,已危害到产妇健康和婴儿安全,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已逐渐引起社会及医学界的重视。了解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有.3重要意义,现就产后抑郁症相关病因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问卷方式调查,选取20128-20135月在我院分娩的332例单胎、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患有躯体及精神障碍疾病、个人或家族先天性遗传病、有高危妊娠合并症的孕产妇。 1.2 临床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分≥13分为产后抑郁组,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输入数据,检查核对后对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32例产妇中产后抑郁组为56人(16.86%),产后正常组276人(83.13%)。 2.2 产后抑郁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对于孕产妇来说在经历了妊娠、分娩及产后恢复等生理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生理及心理的改变,如果这种改变超出了产妇承受能力则会出现病理改变。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和生理、心理、遗传及社会家庭因素有关。本研究在调查332例产妇中发现其中5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和其产前心绪不良、分娩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收入、职业和文化程度有关。

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及孕期反应等改变对一部分孕妇造成很大的困扰,尤其是意外怀孕的孕妇,没有心理及孕期知识的准备,对漫长的孕期、分娩方式、胎儿健康甚至胎儿性别的担心造成其孕期心绪不良,严重者可导致产前抑郁。本研究发现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相关性。李德诚等对产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决定产后3个月时抑郁水平的最强的影响因素是产前评定时的抑郁水平[4]。近来也有研究指出虽然不是所有的产前抑郁患者都会发生产后抑郁,但产前抑郁患者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明显高于无产前抑郁的患者,且产前抑郁可加重产后抑郁的程度[5]

分娩方式也是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心理刺激来源。有研究提出剖宫产比自然分娩更易有产后抑郁倾向[6]。对剖宫产手术的恐惧及剖宫产术后恢复慢,行动不方便,母乳喂养困难、手术切口的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均增加了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有一部分产妇在经历了阴道试产后由于产程阻滞及胎儿窘迫等原因中转手术终止妊娠,经历过试产失败后担心母婴预后不良等情况也增加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家庭关系是否和睦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缺乏家庭支持的产妇更易出现产后抑郁表现。产后产妇精神状态不稳定,需要家庭尤其是丈夫的关系和支持。如果丈夫因为工作或自身未适应家庭生活的改变而忽略妻子的情感需要,这样也加重了产妇的心理负担。国内研究指出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重要影响[7]。产前婚姻质量问卷评分较低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症[8]

另外本研究也发现有无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也和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职业组产妇与无职业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9]。有职业的产妇既要照顾孩子,还要担心产后工作的压力。产后体形的改变、体重的增加甚至产后工作岗位的变更加重了心理压力。产妇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龄也是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因为高龄孕产妇属于高危妊娠,所以年龄越大对产后母婴预后的担心越多,对产后恢复的自信心也受影响。文化程度越高考虑问题越多,情绪越复杂,了解到各种不良孕产史的知识也越多,这些都加重了其产后抑郁的发生。

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及家庭收入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现在城市家庭中已淡化了重男轻女的思想,生男生女对产妇的造成心理压力已明显减轻。

总之我们了解到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后,在临床工作中应对每一位孕产妇进行综合评估,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与支持,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及家庭和睦。在孕期家属应陪同孕妇应定期行围产保健检查,积极参加各种产前知识教育课堂。医务工作者在围产保健过程中应态度和蔼,耐心讲解孕妇提出的各种疑惑,帮助孕妇了解孕期过程的生理改变,讲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手术的优缺点,鼓励其能自然分娩尽量不行剖宫产手术。家庭应多了解孕产妇心理-生理的改变,和孕产妇多沟通,给予其精神和生活中的支持和帮助,减少孕产妇的心理压力,顺利渡过孕产期。其工作单位也应创造良好的产后工作环境,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尽量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巍,安力彬,刘媛.产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227-2229.

[2] 王馨,袁野,刘建安.产后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89-91.

[3] 朱紫青.抑郁障碍诊疗关键[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9. [4] 李德诚,李凤怡,叶承楷. 产前抑郁研究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18 12 885.

[5] 廖妮虹,陈 艳,陈秀甜,陈冬梅,邵效.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相关性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4): 713-714.

[6] 林兰,杨文庆.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抑郁发病状况比较[J]. 福建医药杂志,2008306):25-26.

[7] 赵加玲,周东升,于国林.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1154-1158.

[8] 陈艳红,林亮初,邓珍娇.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88-299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6aaf0077232f60ddcca1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