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2023-03-13 07:23: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欢迎阅读!
产后抑郁症,护理,因素,措施,相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作者:田文霞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年第24

【摘 要】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50%90%的产妇都患有产后抑郁症,只是症状处于不同程度。有的症状不太明显,仅仅出现某一时期情绪的波动,例如忽然的情绪不佳、心情烦躁、焦虑不安;而少数症状较为严重的产妇则需要在医护人员、家庭、社会的帮助下才能康复。产妇患上抑郁症后,不仅危害孕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婴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对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产后抑郁症护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发病原因

产后抑郁症也称为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之后出现抑郁、沮丧、悲伤、哭泣、易怒、烦躁,严重者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也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1]。通常在产后两周左右出现,其发病原因并不是非常明确,一般情况下与遗传、心理、分娩、家庭及社会因素有较大关系。接下来,本文将从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护理方面进行阐述。 1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产后抑郁症发生在产后最初的3个月内。其临床表现和一般抑郁症类似,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落泪和不明原因的悲伤沮丧。比如产妇会长时间感到情绪低落、愁苦及悲惨,早上或入夜时分情况会较为严重。有时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通常没有心情进食,但有时会通过暴食来宣泄压力,不过过后又会因肥胖而感到内疚和不安;对以往的享受不再感兴趣,以往的兴趣亦变得无聊,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产妇自暴自弃,对身边的人怀有敌意,与家人关系不融洽;对生活缺乏信心,出现厌食、睡眠障碍,甚至有绝望自杀或者杀婴倾向,偶尔也会出现错乱或者昏睡状态。 2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2.1 生理方面 从妊娠、分娩到产褥恢复,孕妇机体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分娩后孕妇体内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随着胎盘的娩出急剧下降[2]。这些激素的急剧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减少,影响高级脑活动。除此之外,产妇经过分娩,肌体疲惫,精神紧张,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进一步促进内分泌功能状态的不稳定,实践证明产科因素与产后抑郁症发生密切相关。滞产、难产或产妇心理准备不充分,高度紧张,恐惧时易发生产后抑郁症。产妇有内科并发症及合并感染、发热对产后抑郁有一定的促发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 心理方面 人格特征是产后抑郁症的基础,产后抑郁患者有情绪不稳定、对外界反应敏感和性格内向等人格方面的问题,其中脆弱敏感、缺乏自信、性格内向等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另外也与孕妇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当产妇在产房的期望与实际的情况有出入,产妇对母亲的角色还不适应,对照顾婴儿的相关事宜知之甚少,这些对产妇造成压力,都易导致情绪紊乱。

2.3 家庭方面 产妇最大的支持来源便是丈夫与家庭。如果这方面的关爱和支持缺失,会直接导致产妇情绪的低落。同时过低的家庭经济收入、丈夫以及家人盼望生男孩的程度、产后家人的照料、婆媳关系等都是诱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2.4 遗传方面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

3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

对产后抑郁症的护理不能只在产后进行,当症状出现后再进行护理往往为时较晚。因此要从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为避免产后抑郁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1 产前阶段 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热情接待,主动为他们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以及本医院接生的先进技术和仪器,认真详细地回答孕妇及家人的问题。另外,产后抑郁症的孕妇大多是不善言谈、内向孤僻、对环境适应比较差的人,因此护士应该尽可能地为其安排比较安全的单人房间,并让家属陪伴。同时加强孕期保健,应全面准确地评估产妇情况,了解是否有精神病史及家族史、家庭状况、心理状态等。

3.2 产中阶段 适当改善分娩环境,建立家庭化分娩室,以替代以往封闭式的产房,提高产妇对分娩自然过程的感悟。开展导乐式分娩,临产后有丈夫或其他亲人陪伴,可减少其并发症及心理异常的发生。此外,首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分娩环境,并派一名有经验的专业护士进行护理指导,深入了解孕妇心理变化,使其尽快熟悉环境。与此同时,尽可能安排其丈夫在身边,全程陪伴和安抚产妇的情绪,医护人员友善亲切的语言也会使孕妇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从而消除恐惧、焦虑和紧张的心理。

3.3 产后阶段 产后要为产妇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对分娩时间长、难产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应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指导母乳喂养,并做好新生儿的保健指导工作,减轻产妇的体力和心理负担,辅导产妇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此外,对以往有精神抑郁史、或出现有情绪忧郁的产妇要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产后抑郁症的产生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不及时调整也会造成孕妇及其家庭的不和谐,进而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医院、家庭、个人都要多加关注产妇的产后抑郁症护理。 4 小结

轻度产后抑郁症不易被发现,更容易被忽视,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多进行心理安慰,多数患者是可以恢复健康的。我国产后抑郁症虽然只有15%的发病率,但已经严重影响了母婴的健康。采取多途径、分阶段、综合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是有必要的[3]。寻找适合各种类型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大力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多方面信息指导来帮助产妇,使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确保母婴健康平安。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茜,王保莲.产科因素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及预防[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92):151-152.

[2]李素梅,肖秀如,何银花.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南华大学学报,2014421):56-58.

[3]张晓萍,马兰春.对产后抑郁心理健康问题及护理干预的分析[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142211):77-7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ad6581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