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2022-05-28 21:0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寒食》,欢迎阅读!
寒食

4. 古代诗歌三首 《寒食》《十五夜望月》学情分析



一、学生知识基础分析

我们是“五四制”学校,用的是人教版经过教育部审定的教材,是第一年使用新教材。无论教材怎样调整,古诗方面,我们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诗词积累还是比较丰富的。五年级毕业要求学生能背诵唐诗70--80首,既是积累,也是古诗文化精髓传承。作为6年级的学生,优势是学生的古诗积累较多,不足是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默写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诗意的理解上,没有探究意识,更没有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

二、对传统文化认识的缺失

在物质文化缺失的时候,传统文化深深的植根于内心,对节日的盼望比较迫切,希望节日能给自己的物质生活带来些许的改变,因此传统文化吃的、用的风俗都了然于胸。如今,生活富足了,对节日没有以前的期待,因此传统文化的习俗反而淡化了。正因为如此,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通过文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比如,课堂上背诵反映传统文化的古诗;课前,让学生采访爷爷奶奶,或者走进社区参加社区的剪纸、捏面燕、包粽子等活动;课后,结合教材“写作”要求,让学生积累反映中秋节或者端午节的诗句、神话传说、典故等等,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三、学生学习古诗的难度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难度较大。一方面诗词的语言是凝练的,


奏感、跳跃性比较强,不像散文记叙文记叙描写细致入微,学生可感知的信息较多。另一方面,古诗反映的内容与现在比较遥远,学生理解起来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知识理解内容。比如学习《寒食》学生要结合历史知识,在学透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并结合课下小注解学习古诗,因此在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不够精准,因此没有文化自信,担心断章取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6de22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