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中考试题汇编(选择题)

2022-07-13 17:01: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岳》中考试题汇编(选择题)》,欢迎阅读!
望岳,中考试题,选择题,汇编



12019北辰二模)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两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22020和平一模)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B.颔联中的“割”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 C.颈联中“生”“人”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平静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 D.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32020南开一模 )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阴阳割昏晓”意思是说在不同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割”字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D.这首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出泰山之“高大”






42020部分区二模 )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望杜 岳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C.“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D.尾句写诗人登临绝顶后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5(2020襄阳)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但每一句都围绕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的涌动和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62017黑龙江省大庆市)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 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 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容。 D. 全诗八句没有一个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72017湖北省咸宁市)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

A. 全诗紧扣字,从朝至容,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

B.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 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 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

8【西崇左市】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

B. 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用虚笔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 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 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 全诗紧扣字来写,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72c150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