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怎么读苜蓿的微笑

2023-04-13 06:0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苜蓿怎么读苜蓿的微笑》,欢迎阅读!
苜蓿,微笑,怎么

苜蓿怎么读苜蓿的微笑

18世纪末开始,受英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年轻的美国作家开始了富有美国特色的浪漫主义之旅。在诗歌创作方面,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在这片浪漫的土壤上默默开放的一株奇葩。她的创作上接浪文学传统,下开现代文学之风,深受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极具现代派诗人的反叛精神。她的诗作在主题上强调个人想象力的表达、感官的体会、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已被整理发表的千余首诗歌主要以生、死、爱情、自然为主题。她在诗歌形式和语言运用上大胆创新,使用离奇的意象、飘忽的韵律、变幻的符号、突兀的词汇来表达强烈而密集的情感,因而被称作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浪漫的、意象的

如果要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只选择一首来分析的话,造就一片草原》(以下简称《草原》)并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艺术就最大的作品,或许那首符合起承转合、意象丰富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更适合一些。多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艾米莉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死神的字面意义上――即使艾米莉的死神极其殷勤、温柔且又有礼,她也仅仅是一个关注死神的悲情狄金森。因此,这次我首先选择《草原》,来分析其诗歌的内在生命力,及其在意象营造上的特殊手法。

要造就一片草原…… 要造就一片草原, 只需一株苜蓿一只蜂, 一株苜蓿,一只蜂, 再加上白日梦。 有白日梦也就够了, 如果找不到蜂。


跟动辄以开头的浪漫主义诗歌不同,这首诗没有人的身影,草原之浩瀚、苜蓿之弱小,形成鲜明对比。这个蕴意丰富的意象,体现的是艾米莉狄金森对生命的思考。艺术形式上,几行诗句层层递进,紧跟主题,表现力极强。短短六行,由一连串让步构成,连续让步十分精妙地凸现出一株微小却自足的苜蓿,它自得其乐,微微笑着:你看,虽然我只是一株苜蓿,但苜蓿的世界跟大草原一样深广,有只蜂固然好,但如果运气不好,没有也不妨,起码我还有白日梦。该诗中,动与静、宏观与微观、具象与抽象的搭配巧妙惊人。苜蓿和蜂是微观的、具象的,梦是宏观的、抽象的,草原和苜蓿为静,蜂的加入让静谧的画面生动活分起来,白日梦的意象亦动亦静,更添诗歌的意境。狄金森用这个抽象的梦想造就了一片草原,也造就了她广阔无际的文学天地与耐人寻味的思想深度,通过内在的追求和外在的否定来体现对人生的哲理沉思。《草原》显示出艾米莉在意象营造上的高超能力,就此不难理解后来的意象派诗人对她的推崇。 该诗蕴含了狄金森对于人类存在状态多样性的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在外在需求和内在灵魂这对矛盾的需求中的观点。在19世纪,以爱默生为首倡导的自立思想得到广泛响应,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乐观个人主义成为鲜明的美国特色,并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狄金森在思想上深受爱默生的影响,虽大半生是在一种隐居的状态下度过的,但这种隐居为她创造一个完全不受干扰的创作环境和生存方式,从而实现了超验主义提倡的自我完善。狄金森静心沉思,最大限度地保持人格和精神的独立,避开一切社会干扰,做着白日梦从容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写诗、创作和完善自我。 微笑着注视死亡

狄金森用超然的态度审视着世间万物,洞悉命运,思索未来。一颗小草、一只蜜蜂都能激发其灵感,为其提供创作源泉,书写内心感受。正是这种主体意识,感悟着生命的价值,在对死亡的思索中追逐生的意义。

在狄金森已出版的1775首诗中,有500多首诗描写死亡或是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8247f1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