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2022-05-03 04: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军行其一王昌龄》,欢迎阅读!
王昌龄,军行,其一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做的边塞诗,诗体是乐府诗,下面是关于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从军行七首⑴[2]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⑵。 更吹羌笛关山月⑶,无那金闺万里愁⑷。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用来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⑵羌笛:指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一般为伤离别之辞。 ⑶独上:也作独坐

⑷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 翻译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立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曲调,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赏析

组诗第一首,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十分巧妙、自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6fcde1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