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精品

2022-03-28 09:56: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精品》,欢迎阅读!
精品,最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⑴汉江汉水。

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⑵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 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信。

⑶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

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

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 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 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第三、四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


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

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

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

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 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

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

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 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

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愈接近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殊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出入类心灵的良善韵律,从而引起了千古的共鸣。 只是这种境遇的造成,诗人不能辞其咎。

在这一点上,后来杜甫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担忧家人,至于不敢面对吉凶未卜的消息。 则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

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8f637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