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诗鉴赏及译文

2022-04-15 23:1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诗鉴赏及译文》,欢迎阅读!
扬子,大校,译文,唐诗,鉴赏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代: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完善唐诗三百首,离别,依恋译文及注释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译文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注释

扬子: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校书:官名。唐代的校书郎,掌管校书籍。

去:离开。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此:此处。为别:作别。 还:再。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安得住:怎能停得?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赏析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整首诗的笔调都是含蓄的,诗人有意遮掩自己过分哀伤的情感,外表平淡,内涵深厚。


此诗首联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诗人自述怀着离别有人,内心充满凄〞的别情。诗中以亲爱〞二字相称,可见彼此友谊很深,一旦分别,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终于启行了,一会便飘荡在迷茫的烟雾之中,友人的身影虽已消失,诗人还不停地回望广陵城。其中泛泛〞二字,让人仿佛看到诗人一颗惆怅假设失的心就如同漂浮在烟雾笼罩的水面上的客船,景物不自觉地染上了诗人的情。 正在这时,诗人突然听到广陵寺庙里的钟声,从朦胧的'烟树中隐隐传来,他的心情更觉难过。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表达出诗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伤。其中残钟〞写声,广陵树〞写行,钟声越来越细,树影越来越小,诗人离广陵、离友人越来越远了,友人留在钟声袅袅的烟树背后。世人的离别之情背景物全然引出。残钟广陵树〞五个字能够表现出诗人与元大离情别绪的特殊感情,是和上文一路逼拢过来的诗情分不开的。这便是客观的形象受到感情的色彩照射后产生的特殊效果。

接着今朝此为别〞四句抒发感慨。诗人一方面是申述朋友重逢的不易;一方面又是自开自解:世事本来就不能由个人作主,正如波浪中的船,随波逐流,不能自已。这样既是开解自己,又是抚慰朋友。在这平平淡淡的抒情中,到达了非凡的艺术效果,饱含着诗人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回洛阳去的途中。韦应物曾客游广陵,元大是他在广陵的朋友,诗中用亲爱〞相称,可见彼此感情颇深。公元763年,韦氏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的时候,对元大校书非常思念,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b4561566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