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 豪放也婉约

2024-01-25 02:3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的词 豪放也婉约》,欢迎阅读!
婉约,苏轼,豪放

苏轼的词 豪放也婉约

提起苏词,人们就会想起琵琶铁板之音,而曰之为豪放。众所转述的俞文豹《吹剑录》中的记载:东坡在玉堂口,有幕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段话说得太形象了!由此,陈陈相因,把柳永词及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对立起来,说柳永是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则是豪放派的宗师。

艺术风格是作品艺术美的升华,也是作家创作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风格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中呈现出来的;是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是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形成的独特面貌。因此,一家一体的风格就不会是单纯美而是整体美。苏轼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既体现了阳刚之美,也表现了阴柔之美,绝非单纯豪放二字可以概括苏词的全貌,同样也不可以只以婉约标称。

翻开《东坡乐府》,首先,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激昂的豪情。那些雄浑刚健、豪迈奔放的作品,荡漾着北宋社会内外矛盾交错的时代气息,表现了诗人在生活浪涛的冲击中复杂激动的心情。像《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抒发了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情,表达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抱负。《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心灵呼喊,情通古今,逸兴遄飞。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赞美,既描绘了黄州赤壁景色的壮美,也象征着时代激荡的风云,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慨叹。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的周公瑾的景慕向往,更加衬托苏轼被贬黄州后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的哀衷;接着,这一腔火样的热情突然一落千丈,无处倾泻,只好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叹息。这一首《念奴娇》,冠绝千古,撼动着读者的心灵,让人们获得强烈的美感,致使后代人们往往凭这一首词就要认定苏轼艺术风格的豪放格调,可见这篇作品艺术魅力之大了。

苏轼对词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扩大了词的题材,创作出内容以及风格与前人完全不同的词,更在于他似乎已显得山穷水尽的言情的婉约词找到了新的出路。而后者其实更难能可贵。苏轼完全改变了传统婉约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状况,他在词中注入了他独有的生命活力,表现出他那活泼的鲜明个性。和他那些豪放旷达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词作一样,他的婉约词也闪烁着他思想性格的光芒:他的真诚执着,他的沉郁深刻,他的多情多思。苏轼把人生感喟融入词中,集中抒写他内心郁结的情绪:他的忧患意识,他的苦闷怅惘,他词中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他对人生的历史的沉重感……这一切都以情感运动变化的面目出现。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情熔铸出深远的词境,使苏轼婉约词的情感也表现出深刻而广远的特点。比起单纯地抒写风月爱情,这种情感模式显得更加深沉、更复杂,因而更耐人寻味。王刚说: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隧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其实,李煜只是其赤子之心,感受到亡国被囚、永失小皇帝优哉生活的悲哀和追悔,几乎是出于本能地道出了生长恨水长东的惆怅,他远不如苏轼那样多虑和多情。

比如同样是抒写爱情,苏轼总是有意识地让人在情爱之外感受到一种思想,一种更沉郁的人生感慨,这便大大提高了婉约词的格调。《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仅感觉到是苏轼对亡妻的刻骨思念,而且还感受到别有一种生死离合之外的虽不十分强烈但却更为深沉的人生沧桑与孤独悲戚之感,十年生死相别,他感受最深的恰恰是这十年中自己的经历坎坷和无端牵累,而这种滋味又向何人去诉去哭?这样的言情词已经不仅仅是哀婉凄凉,更是沉郁苍茫。比之花间词人只是盯着一时一事一人,这种境界格调就要广远和深刻得多。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向来被视为正宗婉约词。认为它缘情绮靡连柳永也望尘莫及。且看那深有韵味的场面:高墙为界,一边是轻荡秋千,放声欢笑;一边是默默佇立,侧耳聆听,一动一静,动者无心,欢乐之情从笑声露出;静者有意,微妙心里尽在暗中变幻。行人兴奋起来,他完全被这天真悦耳的的笑声吸引了,他因为这笑声产生遐想了。他想一直听下去,但是,笑渐不闻声渐悄,令人扫兴的是笑声渐渐远去,消失、不复听见了;不但笑声,其他静静也消失了。一切归于寂静!行人心头涌起无以名状的惆怅和烦恼!那位女子


原来这般动静也消失了。一切归于寂静。行人心头涌起无以名状的惆怅和烦恼!那位女子原来这般无情,她撩拨起行人的缠绵遐思,却径直飘然而去了。

被撇在道上的行人,只能自怨自艾,发出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叹息。纯属是叙事,纯用白描,行人的微妙心理和情思却这般细腻生动地展示出来。而这位行人,其实就是作者自己。这种对爱情心理的刻画,完全不用香艳语,显得那么真挚淳朴。试问苏轼之前,有多少这样的爱情篇章呢?但是我们如果以为这只是简单地言情,那可是忘记了苏东坡一贯的作风。其实在这风流旖旎的爱情故事中,苏东坡又寄寓他深沉的人生之叹。他屡遭贬放,漂泊天涯,运蹇事乖,踯躅彷徨。但苏东坡就是在极度失意之时也仍然没有放弃对人生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生活中的一点点变化都能激起他的热情和希望。本词上片,当他触目皆见褪残红青杏小的暮春凋残景象时,他不是不无欣慰地看到天涯何处无芳草吗?所以他对毫不相干的事物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请想想,那位佳人自因玩得高兴而笑,不干他人事,所以谈不上无情。可墙外行人在百无聊赖之中听到那笑声却如闻天籁!他被那笑声所感染,他因那笑声而遐思绵绵,他确实是一个多情真挚珍爱美好事物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f3a052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