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 》公开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

2022-10-22 01:0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杨氏之子 》公开课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杨氏,教学设计,之子,开课,下册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语文 年级/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第八单元 21《杨氏之子》

抓住课文中语句,体会杨氏之子应答语言的巧妙,感受语言的魅力。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要了解杨氏之子和孔君平之间对话的意思,还要理解孔君平说话的言外之意和杨氏之子回答问题的巧妙之处。

学生在读懂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较难理解杨氏之子其实是效仿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而做出应答的,语言风趣幽默,委婉得体。

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对话分析,让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说话的巧妙之处。

2.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和无穷的魅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1.讲述周恩来巧妙答记者问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导入

2.小结:周总理的回答显示出了机智过人的一面,体现出了语言的魅力。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还有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才九岁的孩子,他口齿伶俐,与大人交流时,妙趣横生,让我们走进课文,向他学习说话的艺术吧! 1.抓住对话,体会语言的精妙。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②孔君平开了一个玩笑,同学们能听出言外之意是什么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③小结:他是在说,杨梅与杨氏是一家子,都姓杨,这个人很会联想嘛,由杨梅想到小孩家的姓,貌似毫无道理,却风趣幽默。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②从他的回答中,大家能感受到什么特点呢?

③小结:孔君平的表达并不直白,杨氏之子却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足见理解能力强,回答时也具有针对性,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见招拆招,巧妙运用和孔君平相同的思维模式和




表达技巧,也同样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联想到孔雀,于是,借孔雀之名,也开了个玩笑,回之以幽默。

3)质疑:对方既是贵客,也是长辈,杨氏之子如何回答?

4)小结语言巧妙之处:语气委婉,语言得体,首先杨氏之子没有正面回答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地从夫子家说起,其次,也没有生硬地直接反驳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避免了顶嘴之嫌,这样就既有礼貌,又巧妙地把答案抛给了对方,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这的鸟,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果”这个意思。 2.了解语言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

1)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的精妙的语言:公共场所提示语、广告语、手机短信。 2)小结:语言的魅力和带给我们的乐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学生试着把提示语改成富有情趣的语言,体现语言的艺术

提示语内容:一要节约用水,二不要浪费粮食。



本节微课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语言的精妙。紧抓“应声答曰”来 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抓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巧妙,也较快地体会出了

小结

杨氏之子语言的委婉,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不失幽默。然后举例说明语言是丰富多彩具有魅力的。这节微课做到了适当引导,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魅力,最后也能做到拓展训练,学以致用,让学生也尝试写写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3075e5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