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改变世界》读后感(1)

2022-04-23 21:2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交网络改变世界》读后感(1)》,欢迎阅读!
读后感,社交,改变,世界,网络

《社交网络改变世界》的读后感

《社交网络改变世界》一书的两位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从起源、现状和趋势分析了社交网络对人类生活可能带来的改变。以看出,作者对于社交网络,或者说WEB2.0的民主形式充满了信心。从书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倾向于大众的智慧必定战胜精英统治,成为这个世界变化的主要推动力。

让我从一句普遍认同的断言开始评判这本书:社交网络改变世界。

小到工作娱乐学习,大到商业政治社会,方方面面都与社交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早在16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西班牙人曼纽尔·卡斯特就在其那本雄心勃勃的著作《网络社会的崛起》中,系统且不无创见地描绘了“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完整样貌”。卡斯特指出,权力正从国家向网络转移,旧的国家结构崩溃了,与之伴随的是无序网络组织力量施以新模式的行为和新形式的社会组织。总而言之,我们的社会结构正由信息技术通过创建新形式的社会互动而转变,这些社会互动正“取代了一体化的等级制度作为社会组织的主导形式的地位”。对于这本网络社会学的扛鼎之作,学界给予了一致好评。如,法国社会学家阿兰·杜罕(Alain Touraine)盛赞“本书将成为21世纪的经典”;而英国思想家、《现代性的后果》等书的作者安东尼·吉登斯则认为“《网络社会的崛起》之于信息化社会,正如一个世纪前的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之于工业社会。”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者主权至上的时代,用户就是上帝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可以发微博,可以在微信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通过公众帐号影响很多人,可以轻松的在论坛表达自己对热点事件的看法,能够拥有这样的自由权利,全是由于社交网络的出现。生逢其时,我们是幸运的。

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建立信任和参与讨论的动机真的很值得研究,书中虽然有所提及——“大多数从事志愿者活动的人都是被一些理性和非理性综合因素刺激着,比如价值,社会资本,学习,事业效益,赎罪和个人提升等。当然也存在玩笑和恶意企图的风险。” 但是没有针对这个话题深入展开,毕竟全书主要关注的是社交网络如何改变世界的。有机会希望可以读一些与用户心理因素相关的书籍,因为这部分是一个很意思的话题。

2004年,在旧金山的一次新媒体会议上(这次会议相当于互联网业革命的“遵义会议”),针对早前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业内开始反思、痛定思痛寻找新的方向。Web2.0概念被正式提出,同时,像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脱颖而出和FriendsterMySpaceFacebookToutubeLinkedIn等社交网站的萌芽壮大,互联网正从一种发布信息、发送电子邮件和出售书籍的“推媒”,发展成为运用创造力和集体智慧的动态网络(信息不再靠Push,而是利用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拉取(Pull)”信息;到了社交网络上,则干脆“追随Follow——关注你朋友所关注的)。


这本书成书于2008年。Web2.0早已完成从概念到实践的转变。事实上,Web2.0所倡导的分享、交互、协作、公开等理念不仅冲击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管理方法和官僚制度,而且对消费市场、组织行为乃至民主参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就在这一年,美国公选出了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而奥巴马同时也是继“广播总统”罗斯福、“电视总统”肯尼迪之后的“网络总统”。正如弗雷泽和杜塔在书中所描写的,“社交网络正在逐渐向民众开放,以使得选举动员和选举人的反馈更加直接有效。MySpaceFacebook如今已是民主对话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按照作者的说法,这正是“社交网络改变世界”的表现之一,你可以理解为Web2.0之下的国家2.0

作为一本阐述Web2.0时代社交网络如何引发变革的著作,马修·弗雷泽与其搭档并没有将议题随意扩大,进而让讨论变得空洞泛泛。他们集中在权力和社会结构的演变问题上,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作者踌躇满志,他们的《社交网络改变世界》在沿袭了《网络社会的崛起》研究脉络的同时,试图再超越与突破——但不管怎样,有一点他们是做到了,他们续写了卡斯特当年未完成的Web2.0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47c9d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