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清明节食俗

2022-04-02 07:2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4节气:清明节食俗》,欢迎阅读!
食俗,节气,清明节

24节气:清明节食俗

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饼菜的正名是春饼。清明吃润饼,不仅是泉州独有的,厦门人也喜好。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不过,闽南各地的春饼形式相同,内容却有很大不同。 清明节与祭祀文化读本54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擦饼,吃的时候铺开饼皮,再卷入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芫荽等菜肴,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得多,光主料就有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芫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要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卷上所有的菜。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两卷足矣。 乌稔饭

关于清明节食俗,一定要提到闽东畲族的乌稔饭。每年的三月初三,畲族人民家家户户都要煮食乌稔饭,并以此馈赠给汉族的亲戚朋友们。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吃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要用乌稔饭来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据畲族民间传说,唐代的畲族英雄雷万兴被围困山中时,正赶上严冬粮断,畲军只得采摘乌稔果充饥。雷万兴遂于农历三月初三率众下山,冲出重围。从此以后,每到三月初三,雷万兴总要召集兵将设宴庆贺那次突围胜利,并命畲军士兵采回乌稔叶,让军厨制成乌稔饭,让全军上下饱食一顿,以示纪念。 乌稔饭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捞去树叶,然后,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浸泡9小时后捞出,放在蒸煮笼里蒸煮,熟时即可食用。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而畲族人民为了纪念英雄,此后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蒸乌稔饭吃,日久相沿,就成为畲家风俗。又因闽东一带畲汉杂居,人民历代友好相处,遂使食乌稔饭也成了闽东各地各民族共同拥有的清明食俗。畲族乌稔饭自唐代以来就是畲族同胞过节的传统食品,它是由大自然乌稔树的绿色树叶泡制而成,有开胃健脾、驱湿膳疗作用,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绿色食品。乌稔饭可冷冻保鲜60天以上,用时经解冻后再蒸,热透后即可配料制作各种佳肴。此外,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吃芥菜饭,据说吃了这种饭就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在这段时间里,在闽东许多城乡中还可以吃到一种富有闽东特色的食品,那就是将春菊和金樱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浆里,烙熟的时令小吃,这种小吃颇富乡野风味。 吃鸡蛋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清明节有吃鸡蛋的食俗。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吃鸡蛋习俗,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煮鸡蛋用的是冬天麦田里的荠菜,整株带根洗净,将鸡蛋稍稍敲破一点,使之更加入味。煮好的鸡蛋有浓浓的荠菜清香味,据说这种蛋还有治疗头昏的功效呢。在农村的一些地区,还有儿童之间撞鸡蛋的习俗。小孩们喜欢相互碰熟鸡蛋,如果哪个孩子的鸡蛋壳结实,把其他孩子的鸡蛋壳都碰破了,么这个孩子就是最骄傲的。 子推馍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后因寒食和清明相连,逐渐合为一个节日,但节前蒸子推馍的习俗,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地一直流传至今。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0.250.5千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


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专给男孩子吃,也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穿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凉面凉糕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同时民间还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为驱蝎

在陕西宜川地区,民间有:做馒头相馈,上缀多样虫鸟,名为子推,谓晋文公焚山,禽鸟争救子推也。上海旧时,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穿起来晾干,到立夏那天,再将其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上海还有吃青团的习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捣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煮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清嘉录》云:市上卖青团、熟藕,为居人清明祀先之品......今俗用青团红藕,皆可冷食,犹循禁火遗风。清人《锦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时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吃粽子、螺蛳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不仅可做上坟用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俗话说:清明粽子稳牢牢。另外这里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因此这里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办社酒

清明节这天,这里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肴,荤以鱼肉为主,素以豆腐青菜为主,酒以家酿甜白酒为主。 清明狗

南方一般以糯米粉制作清明节食物。在浙江临安,人们常用嫩莲拌糯粉,做成狗的形状,蒸熟叫作清明狗。家里有几口人就要做几只,每人吃一只。民谚曰: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也是图一个吉利。 吃子福

山西南部还有一种叫子福的面食,是在一只大馒头中插一只鸡蛋,或者核桃,再用面捏出蛇、蝎、蜈蚣等形状,绕在鸡蛋旁边,造好型后,上笼蒸熟。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将用作上坟的供品祭祀祖先。祭祀之后,大家分食。据说,吃了子福能给后代带来幸福。 吃蛇盘盘

在山西霍县和山东胶东一带,有一种面塑食品叫蛇盘盘,将面捏成单头蛇或双头蛇,蒸熟后放凉,祭祖时拿到祖先墓前作为供品。祭祀时,人们拿着蛇盘盘先绕坟头转一圈,祭祀后就可以吃了。吃时要先咬掉蛇头,意思是灭毒头,免灾祸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4ee5de6c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