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大王韩世昌

2022-08-19 23:1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昆曲大王韩世昌》,欢迎阅读!
世昌,昆曲,大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昆曲大王韩世昌

作者:谢美生

来源:《当代人》2010年第12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戏曲界,有一个与梅兰芳声名齐驱的戏剧表演艺术家。他唱腔清婉圆润,技艺娴熟高超,名满京师,彪炳艺坛。他,就是被誉为爱国名伶的昆曲大王韩世昌。

韩世昌,清光绪二十四年(1889)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城东南的河西村。其父韩玉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仅有3亩坟地,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只好长年累月地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在初春青黄不接的时候,韩世昌出生了。添丁进口本是喜庆事,但作为父亲的韩玉琢却是愁容满面,家里已有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如今又添了张吃饭的嘴,他怎会不犯愁呢!

新生儿在韩家的兄弟排行第四,就起名叫四儿。小四儿饥一顿,饱一顿,就像苦碱地里的一株蓬草,根弱,叶涩,又被碱沙压埋,却顽强地活下来了。转眼间,小四儿已11岁了。他见爹和三个哥哥都设法谋生,自己也想为家里分担一些。恰好这时,村里的庆长戏班要外出去演戏。

庆长社是河西村的一个昆曲戏班。高阳的昆曲是北方昆曲,也称高阳昆曲。本来昆曲始源于江苏昆山县,后来发展到全国各大城市,明朝万历年间流入北京。清乾隆皇帝喜爱昆曲,他在巡视江南时,将一些江南的昆曲艺人带到北京,在宫廷里成立了戏班。皇帝在皇宫里成立戏班,一些王公也在王府里建自己的戏班。1795年乾隆皇帝去世。1874年、1881年同治皇帝载淳和慈安皇后相继去世。清朝皇帝和皇后、皇太后死了要国丧,老百姓都得为他们服丧穿孝长达一百天。在这期间,连大街上挑担卖糖招揽生意的锣都不能敲,就更不用说演戏了。在这几次国丧时,在北京的一些昆曲演员不能在北京演戏,便流落到离北京较近的保定农村高阳县一带演戏。这些艺人将昆曲和当地的语音相结合,又融合一些当地的曲调形成了表演风格比较粗犷、高亢、明朗、奔放的北方昆曲。高阳一带有很多的北方昆曲戏班。河西村的庆长社就是其中的一个。

小四儿想学戏谋生路,便托人向戏班的管事人说。当时正好戏班缺少一个跑龙套的小孩,他被接纳了。参加戏班学艺得有个名字啊。于是就请村里的一位老秀才为小四儿起了个大名,叫韩世昌。从此,这个险些被父母遗弃的小四儿——韩世昌开始了他的戏曲生涯。

韩世昌在戏班里的角色是跑龙套,没有戏的时候,做一些扫地烧水等杂事。但韩世昌是个有心的孩子,在演完戏干完活后,他总是偷偷地向那些有名的演员学戏,学他们的唱法,学他们的表演。无人的时候,他自己就模仿那些名角们的演唱。经过一番刻苦砥砺,韩世昌学会了不少戏,但还是只演配角,不能演主角。在旧社会戏班里,演员凭的是演戏吃饭,为了生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e3ea2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