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2023-02-05 18:5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正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表述,正确,目标,如何

如何正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它在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激励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使得教学目标的制订和执行不像理科那样明晰。就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目标的表述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经验性的模糊表述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很难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在此意义上,倡导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反思教学目标表述中的问题,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对我们有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及其表述

课堂教学目标一般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相对来说具有显明性和确定性,而“能力”“情感”目标具有潜隐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生成性。三维目标各有其教育价值,它们因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而各有侧重,且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的有效表述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根据,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和评价提供准则。具体地说,教学目标表述中应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表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因此,应该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的角度来设计并加以准确陈述。具体的表述应是“学生能……”、“学生会……”等,而不宜写成“使学生……”、“让学生……”等。

行为动词。即用以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皆在说明“做什么”。因此,要尽量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如,知识性目标可用“说出、背诵、列举、复述、概述”等行为动词,过程性目标可用“经历、参与、模仿、尝试”等行为动词,情感性目标可用“感受、体会、体验、欣赏、领悟”等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皆在说明学生在什么情境和条件下完成学习活动。如“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汉语词典……”、“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等等。 行为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所达到的程度,皆在说明“有多好”。如“能流利地朗读……”、“能准确无误地背诵……”等等。 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 1.行为主体错位

行为主体意指学习者,它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学目标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编写的。如“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挚美好的友情”“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等。

这些表述中尽管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但其隐含的行为主体则是教师,表示的是对教师行为的描述。教学目标表述的应是学生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发生的变化,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因此,要正确表述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体,应以期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些什么为依据,把教学的重心指向学生和期望他们达到的教学效果,即以学生为目标主体。

2.行为动词不当


学生的发展是心理发展与行为发展的统一,所以教学目标具有内隐性与外显性,它不仅表现为不易外显于行为或难以测量的心理变化,也表现为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与心理的变化。目前,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使用不够合理,如“知道本文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本文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中的“知道”“理解”“了解”等行为动词,是用来表明内在意识和心理状态的动词,比较笼统和含糊。因为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理解,这就会给教学目标的具体导向及检测带来困难。

3.行为条件缺失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行为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一是允不允许使用工具或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使用词语手册);二是提供信息或材料(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5分钟内做完……);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行为条件主要包括六个因素: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②人的因素(个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各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③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④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⑤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⑥问题明确性的因素(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和刺激的数量)。在描述行为产生的条件时,要注意区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产生的条件。“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能……”这里的“通过一个月的训练”指的是学习过程的时间条件,而非学习结果产生的条件。这里的“条件”应该是用以评定学习结果的约束因素,说明在何种情况下来评定学习结果。 4.行为标准模糊

行为标准,也称表现程度,即合格标准。它是指学生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测评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熟练运用‘戏剧冲突’、‘戏剧语言’、‘潜台词’等主要的戏剧知识”,“深刻领会作品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层情感的技巧”,“详细地写出观察记录”,“准确无误地说出植物种子的结构”。“熟练”“深刻”“详细地”“准确无误地”便是对“应用”“领会”“写出”“说出”的要求程度,是对目标水平的限定,便于检测。

三、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正确表述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正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首先,要仔细研读、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弄清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注意层次性。其次,教学目标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是动态变化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的、一成不变的执行教学目标,而应发挥教学机智,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相结合,注意生成性。三要注意全面性。一般说来教学目标要全面,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每堂课都要完成上述目标,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应有所侧重。还应注意上述三维目标是互相交织融为一体的,不宜人为割裂。目标要全面、明确。既要反映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较好地体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四要注意适切性。教学目标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太高,学生达不到会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又会使学生毫无压力,起不到激励作用。五要具有弹性。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应有所侧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f0dfe8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