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胎法与换骨法之异同

2022-04-26 16:0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夺胎法与换骨法之异同》,欢迎阅读!
异同



“夺胎法”与“换骨法”之异同

“夺胎换骨”是黄庭坚诗学创作中的一条重要理论,被视作以黄庭坚为领袖的“江西”诗派的创作和理论“纲领”

释惠洪《冷斋夜话》中引黄庭坚的话:“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摹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所谓“不易其意而造其语”,意思是说一般不改变原作的基本诗意,而是通过自己的评议技巧和思维转换,使陈旧的、烂熟的、庸凡的原型诗意,变得警醒、有力、生新,这就是“换骨法”;所谓“窥摹其意而形容之”,是指基本上不改变原作的语势、语象、语词,而是对原作的意义加以某程度的转化或提升,这就是“夺胎法”。由此可见,“换骨法”与“夺胎法”其实很相近,都是在前人文学品的基础上加以改选,而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不易其意”,一个是“窥摹其意”也就是说意义上有无改变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但二者之间又有某些相似之处。

从方法上来说,“换骨法”的运用主要从字法、句法、章法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字法上的改变:刘禹锡云:“遥望洞庭湖水面,白银盘里一青螺。”黄庭坚根据这两句诗加以点化,作出“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之句,诗意、句法都没变,只是改变了八个字。再如: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有一句:“桃花零落杏花香”,乃引自贾至的诗句“桃花历乱杏垂香”,杨万里将“历乱”改为“零落”“杏垂香”改为“杏花香”。孔稚圭的《白苧歌》中云:“山虚钟磬彻”黄庭坚化用为“山空响管弦”“虚”“空”同出一家,“钟磬”被改为“管弦”。从这几个例子可看出诗意均无改变,只是其中的用字变化了。

其次,句法上的改变: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引用自《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诗意无改动,只是杜甫将原诗进行语句的概括、凝炼,浓缩为最后的精华,句式上发生了变化。而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来自杜甫《昌丝行》的“落絮游丝变有情”,两者异语同工,但句形明显不同。

再次,章法上的改变:黄庭坚的《送王郎》“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酒足饭饱浇胸中之磊隗,菊制短世之颓龄,墨以传千古文章之印,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这首诗是给送行之作,而鲍照《行路难》第一首云:“奉君金厄之美酒,玳瑁玉匣之凋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写的“又皆为送人远行”,足可见这里黄庭坚是用了鲍照诗歌的章法。

还有另外一种是诗意并无多大变化,但句法、章法及词语都变了。如卢仝诗云:“草石是亲情”,黄庭坚写为“小山作朋友,香草当姬妾。”二者之间除“草”这个意象还在,其它都改变了。

“夺胎法”与“换骨法”一样,在字法、句法、章法三个方面都有所变化。例如:黄庭坚的《寄贺方回》首句“少游醉卧古藤下”,是用秦观绝命词句“醉卧石藤阴下”经过重新组织而来,属字法上的改变;周邦彦的“渭水西风,长安落叶,空忆诗情婉转”化用贾岛“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属句法上的改变;黄庭坚的《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闭门觅句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


知温饱未?西风吹堕古藤州。来自杜甫的《存殁绝句》章法:“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青已白头。

其次,从意义上讲,“换骨”在意义上是没有改变的,与原诗意义相似;而“夺胎”在意义上却发生了变化,这里可以概括出两种法则,即反意法与换意法。

反意法,即对前人诗意的否定和翻转。“窥入前人之诗胎,反其意而用之。运用反意法的例子也很多,例如:黄庭坚的《和答孙不愚见赠》末联“小臣才力堪为掾,敢学前人便挂冠。”事出《南史》,原意说陶弘景挂冠神武门,表示坚决辞职不做官。黄庭坚在这里反用其意,说自己这样的小臣才力本来浅薄,正好做这样的小官,还哪敢学前人的挂冠而去呢!再如《池口风雨留三日》尾句“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去读残书。”反用王羲之《兰亭集序》成句“向之所欲,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是王羲之感叹人生短暂,不学悲从中来,而黄庭坚一反其意,说应该去读书中寻求人生的欢乐,以延长自己的生命。

换意法,即更换前人诗歌所体现的思想意义,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孟浩然的《晚春》“林花扫更合,径草踏还生”化出。孟诗表现了“径草”的生命力,白居易进而写出“野草”的生命力来自“春风”,借野草与春风的关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永远不会忘却,只要稍加触及,就会从心中勾起。又如: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翼两鸳鸯”,意思是说山鸡也好,鸾鸟也好,都不能做到像鸳鸯那样“长会合”。黄庭坚的《题画睡鸭》“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两依睡秋江。”其中“天下真成长会合”这句一字未改,但却变咏鸳鸯为题睡鸭了。

总的来说,“换骨法”与“夺胎法”之间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意义上,一个是“不易其意”一个是“窥摹其意”同时后者又有反意法与换意法两种“夺胎法”而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在于字法、句法及章法三个方面,是其地前人诗歌进行模仿创作的基本更变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f45a5eed630b1c59eeb5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