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幸福人生

2022-07-11 06:0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的幸福人生》,欢迎阅读!
教师,幸福,人生

教师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者说生活、境遇让你称心如意。用杜秀芳老师的话说就是:“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为什么在有关幸福感的调查中,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竟然是人均日收入不到1美元的尼日利亚人?为什么维克多.罗梅罗打算起诉《福布斯》?“我活着,拥有健康,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有一间房,房子里有很多书;我的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脚可以走路,手可以活动,脑子还能想事情;我是自己的主人,享受生活的欢乐,分担别人的痛苦。还有谁的财富比我更多吗?为什么《福布斯》杂志不将我评选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呢?”

教师的人生是幸福的,不是像过去所说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春蚕,吐尽了银丝,温暖了学生;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教师是园丁,教师是阶梯,教师是灯塔……

教师的幸福,是他的职业为他带来的成就;教师的幸福,是他的学生为他带来的快乐;教师的幸福是他的生活、他的环境为他带来的被尊重。

作为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教师,有着十几年班龄的班主任,记忆中有许多让自己幸福的镜头:一位学生因为不爱学习,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被老师奚落,被家长冷落,与作为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的父亲长期不说话。每到周末,父亲经常是躲着儿子。经过长期的工作,当这位被所有人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主动地叫出那一声“爸爸”的时候,高考分数查询系统准确地报告该考生高考成绩为500分的时候,当孩子的妈妈全班第一个以激动的口吻向我报告该成绩的时候,“崔老师,您救了我们全家!”,这句话让我感到的岂止是幸福?

每一个学生身后都有一个充满着期盼的家庭,每一个家庭都牵动着社会的一根根纤细的神经。学生的拥戴,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肯定,是对老师最高的奖赏。当我们送走一批又一批快乐、健康地孩子时,那种感觉又岂止是一个“幸福”所能概括?这个时候,难道还有人会盘算一下自己的口袋里又多了几个铜板?这个时候,难道还有人会在意领导能不能给我一个盖着大大红戳的证书? 物质的享受是没有止境的,唯有精神的感受可以让我们幸福一生。 想想钱学森老先生晚年问,家里的电视机看不清,咱家的钱能不能换一台大一点的的故事,我们这些凡庸小卒还有什么理由对周围的物质条件耿耿于怀、喋喋不休呢?

“爱你的学生吧,他们能创造奇迹!”这是自己一直信奉的一句话。在山东省实验中学这样的学校,幸福不只是“五朵金花”的故事,幸福也不是“全班最低600分”的成绩,和学生们在一起就是幸福,早上出发来山师上课前到教


室走一趟就是幸福,趁着周日再到班里值个晚自习也是幸福,甚至在赶时间写这个“培训感受”的过程中,与一位家长的电话、面谈,从家长焦急的眼神中流露出的对我这个班主任的期待与信任也是幸福。

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属于你,一个一个地,全部地; 我的全部反应都是热烈的,给予你的; 心脏的跳动同样是为了你;

即使外科手术把我们联成一体,我也感觉我更多地属于你。

如果有人拿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先生的这首情诗来比喻师生之间的情感,可能有人说这是作秀,我自己也曾经公开在班里讲“如果我的孩子病了,你们中的一个也病了,两人都需要马上送医院,我会先电话你们的家长,并安排学校的工作人员送你们到医院,同时我会尽快赶到家里,亲自送我的儿子去医院。我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我儿子的父亲”。我不需要标榜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性,我也不敢说我们这次来培训的班主任们都能够舍小家顾大家,在我们日常琐碎、繁杂的工作中,又有哪位班主任不是把他的每一名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呢?

每一次新生的家长会,我对家长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你们给我、给我们学校送来了这么多优秀的孩子”,尽管每次都是这样说,但这绝不是套话。在实验你能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学生有多么优秀,天天与这么优秀的孩子在一起,如果感受不到教师的幸福,那就只能说明我们当班主任的缺少感受幸福的神经。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次礼仪活动中,班上的女学生给他们的老师威

廉·詹姆斯先生送了一棵杜鹃树,老师感动之余写下了著名的《致学生书》,他写道:“现在我认识到我的《心理学》这本书遗漏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而我在书中把这一点完全漏掉了,原因是我这种欲望直到如今才得到满足。我恐怕这下子你们把我身上的魔鬼放出来了。从今以后,我的一切行动恐怕都是为了博取这种奖赏了。然而,我还是要忠于这棵独特而美丽的杜鹃树,那是我一生的骄傲和生活的乐趣。我将不分冬夏地照料它,为它浇水——那怕是用我的眼泪呢。我决不允许詹姆斯太太走近它一步,或碰它一下。如果树死了,我也会去死;我死了,它将栽在我的墓上。”学生给老师送了一棵杜鹃树,把詹姆斯老师的心都融化了,他觉得这个珍贵的礼物把他心中对学生的爱、对教师工作的爱一股脑地激发出来了,他甚至视这棵杜鹃树比自己生命还珍贵。

魏薇教授在讲“教师发展的主观需要”引用这个例子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有多长,教育就有多长。 教师之树是用其一生长成的。


我们是否可以借用一下来形容我们教师的幸福人生呢?

教育是爱的艺术,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教育有多长,我们的幸福就有多长,甚至我们的幸福比我们的教育还长,因为我们退休之后,我们的教师生涯可能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幸福感受却不会中断。 教师的幸福是用一群人的一生铸成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67ebe7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