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概论小论文

2022-04-27 20:2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艺术概论小论文》,欢迎阅读!
概论,艺术,论文,电影

浅谈贺岁片

1.贺岁片的简介及其发展历程

贺岁片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它一般专指为贺岁档期拍摄的具有喜剧色彩的影片,而贺岁档期是指从圣诞节,即1224 日夜晚至新年的春节结束,共计40余天的放映时间。

在我国影坛,贺岁片的出现虽然只有短短的10余年时间,但已成为我国观众元旦和春节期间文化娱乐中一道不可或缺的大餐。

说起贺岁片,其实是舶来品。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最热闹的日子,而圣诞节和元旦又离得近,因此,每到圣诞节,电影商便推出为新年贺岁的电影。这种贺岁电影传到香港后,被香港观众所接受,并被发扬光大,成为香港每年元旦和春节期间观众文化娱乐的主打节目。1995年春节期间,由成龙主演的香港贺岁片《红番区》在大陆放映后受到观众的热捧。随后由其主演的《白金龙》《义胆厨星》又相继在19961997年的春节和大陆观众见面,再次受到了热烈响应。于是,贺岁片的市场信息也引起了大陆导演和制片单位的注意。1997年,冯小刚导演了大陆影坛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此片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吗,成为1998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文化娱乐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紫禁城影业公司和冯小刚成了票房和百花奖的大赢家。自此以后,大陆贺岁片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了起来。

2..贺岁片的发展过程的问题

贺岁电影在其十余年历程中,饱受指摘。社会学家认为它虽有不断的探索创新,却正在偏离着了以往的轨道。贺岁电影应该是大餐后的一道甜点,是带给观众愉悦享受的体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岁片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贺岁文化也有走入歧路的危险。因为它的幕后都是投资方在操纵着市场,是他们在追求着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学民俗学家艾君认为,演艺界所说贺岁实际传承的是西方岁理念他们更注重时间性和娱乐性,似乎把在春节前后推出的娱乐性作品统称为贺岁作品,不注重贺岁内涵忽略传统民俗理念以自我为中心靠炒作追求效益的贺岁品牌效益。对于打贺岁文化品牌问题,他指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文化品牌,但贺岁不是金字招牌,不能挂羊头卖狗肉。炒作贺岁可以,不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春节的作品都堪称贺岁如果盲目在作品创作制作上有投机心理不去考虑民俗性、民族性、乡土文化的存在规律,只顾打出贺岁的牌子,其实并不具备贺岁的品质将有损贺岁的品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蔑视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文化理念,不利于整贺岁文化市场的发展。艾君认为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去理解贺岁作品,那么他的内容和故事一定与祝贺新年、春节等有关。中国的贺岁文化是春节文化的特有产物,不容盲目更改其固有的贺岁内涵。他强调贺岁品也是必须具备以下标准一是主题以喜庆吉祥为主,为节日里图个吉利;二是内容与过年有关;三是目的


主要是酬谢观众厚爱。

3.贺岁片的意义

贺岁片发展到如今已经蔚为大观,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贺岁片都有其深远的影响

一、贺岁片的兴起将中国影坛从低谷中拉出。

二、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社会文化新观念---文化不是简单的艺术理论归纳,而是和社会环境、人心期盼、经济时潮相互呼应。

三、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市场文化新观念---市场不是看不着的虚拟物而是和实实在在的票房获取、投资回报、影院银幕块数相关联。

四、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传播文化新观念---电影在现代背景下不能不靠传播来扩展影响吸引大众。

五、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艺术文化新观念---电影既是作品也是产品,艺术片内涵的优秀当之无愧但没有时代大众的心理呼应,创作的意义难以得到体现。

六、贺岁片确立了电影的国家文化新观念---多元、宽容、健康文化代替了自我、单一执迷、阴暗色调的国家精神产品。

七、贺岁片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贺岁片之展望

毋庸置疑,贺岁片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艺术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其功利性的一面,但我们也不应对其过分苛刻。电影文化的发展需适应潮流,不能过分拘泥。贺岁片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形式,应当合理引导其发展,让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具有真正的竞争力。贺岁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89f6bd960590c69ec376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