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探究

2023-01-26 11:3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探究》,欢迎阅读!
小班,探究,幼儿,培养,行为

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探究

摘要: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然而,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为习惯中,分享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就结合小班幼儿在分享行为中还存在的不足,谈谈如何培养幼儿分享习惯。

关键词:家园合作 小班幼儿 分享行为

家园合作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可能在幼儿园里能做到与他人分享,但是一回到家又做起了小大王,因此,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必须及时沟通、保持联系,针对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表现进行信息共享,一同对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进巩固和强化。家长的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榜样的同时,园方也应该向家长强调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建议。下面,本文结合分享行为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以及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对策。 一、分享行为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

分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分享的真谛。分享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是拉近人们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离开他们最熟悉的父母、家人,步入幼儿园学习的小朋友,初次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们难免会感动恐慌、害怕。友好的分享行为一方面能够让幼儿赢得玩伴、学会分享的真谛,从而加快其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分享行为还可以让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价值观。因而,分享行为在幼儿的成长成才过程中产生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家庭生活中,部分家长对孩子十分宠爱,满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当孩子做错事或者调皮的时候,家长也常常因为孩子年纪小而不愿意过分的批评指责,从而导致大多数孩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甚至抢占他人的物品。亦或是部分家长在给孩子购买新玩具时,会告诉孩子这个玩具价格昂贵,在玩的过程中要尽量保存完好。这样一来,使得孩子意识到这个玩具很重要,从而不愿意在幼儿园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因而,对于刚步入幼儿园小班的幼儿们来说,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氛围,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也不会与他人进行分享,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 三、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幼儿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启蒙和开发,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知识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倘如一昧的对其进行大篇幅知识理论教育,试图用对幼儿而言过分深奥的知识和故事启发幼儿、引起幼儿的思考的难度性极大,并且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容易引起幼儿对知识渴求的逆反心理。因而此时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幼儿在充满嬉戏欢笑的活动中、一个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下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分享的美好,引导幼儿与他人进行分享。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实际活动让幼儿进行分享、了解分享,在活动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不仅能够得到意识上的强化,还可以认识到主动分享是一件有意义、非常愉悦的事情,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友谊。 (二)树立分享榜样作用,鼓励幼儿勇于分享

对自己所看到的一些行为举止进行有意识的模仿这是小班幼儿们的一个特性,因此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榜样的树立,鼓励幼儿向榜样学习,敢于分享、勇于分享、乐于分享。首先,要树立教师榜样。幼儿在小班的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便是教师了,因此大多时候他们都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因而,树立起老师的榜样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还要树立小伙伴的榜样。教师应该对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将自己的食物或者玩具与其他小朋友们分享,并且在幼儿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表扬与夸赞。这不仅能够让幼儿得到大大的满足感,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幼兒做了良好的榜样。

(三)加强与家长间交流,引导幼儿进行分享

教师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加强与家长间的交流,共同培养教育是让幼儿学会分享很关键的一步。幼儿在园内学会分享以后,家长在家也要配合教师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培养,引导幼儿进行分享。例如,当家里有其他小朋友拜访时,家长应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询问其是否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并用语言、行为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分享。或者在幼儿园不定期举办的一些有关分享玩具的活动中,配合教师工作,鼓励和引导幼儿们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里,促使幼儿们能够自愿将玩具与他人进行分享,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还可以将幼儿在家里与他人分享的故事告诉教师,让教师有意在班中表扬幼儿,激发幼儿分享行为的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加强,对老师和幼儿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联系,站在幼儿的角度促进不同教学环节的大力落实,通过有目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孩子自发的分享行为,可以让孩子在与同伴、教师主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这间的温暖和爱,从而树立自信、分享快乐、体验成功!将来成为一个个具有健康人格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郭忠玲.《对3.5-5.5岁的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讲究,19965):36-3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c2c790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