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2022-09-11 15:01: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赏析》,欢迎阅读!
承天,夜游,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罢了)

【注释】

1、承天寺:故址在黄冈县南;另一说,在福建省泉州市(有的书上这么说)

2、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黄州?何来另一说:承天寺在泉州?!)

3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4、闲人:当时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种挂名的官。官衔上还加有本州安置的字样,更近于流放。故自称闲人,实际上隐藏着一种郁郁难平之气。

【欣赏】全文,按照叙事、写景、议论的顺序,不加修饰而写成,仔细品味,眼前似有潺潺流水淌过卵石,弹出一支清新的曲调,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又好像是一个天真、或恬静的处子,纯真而无邪。一件平常的小事,就写的这么美妙绝伦,清新、自然、安适,又带有淡淡忧郁,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清新而抑郁的文笔,把小品文写的着实令人喜爱不尽。但读后,使人不自觉的感到作者似乎有一种无法诉说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能体会出作者力图以明月


竹柏交相映辉的景色解脱和消释压抑的心境和郁闷情怀的做法。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这三句话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月光虽非夜夜有,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它更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二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淡淡的静,淡淡的愁,淡淡的痛,淡淡的忧,淡淡的兴。

闲来无事,读一篇千古美文,不亦乐乎!

以上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全部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597fd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