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22-03-19 10:09: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工作计划,语文教学,初中

xx教学工作计划

xx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全面落实、充分借鉴 六步实效教学流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 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教材体 系、课堂体系,创造新时代的语文,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龙头作用,拉动和促 进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相互融合,共谋发展,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 划。

一、 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 文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途径,进一步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 育教学观念。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开 展教改实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按照教务处要求开展集体备课并将集体备课 真正的落到实处,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深入课堂、及时调研、适时反 思和总结,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确保语文教师教 学水平、学生语文成绩上新台阶。在全校师生中继续开展读书活动,让经典文 学走进我们的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 基本思路

定方向、定目标、定课型、定内容”的基础上,凸显 掌握

字词、锤炼语言、培养思维,学会写作”的总体目标,把提高学生的语文 力,提升学生的生命素质作为终极目标的,把学会写作,能说会写作为学生学 语文核心目标,构建全新的、开放的、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语文教学体 系,实施以写作带动阅读、围绕写作搞阅读,锤炼语言、培养思维等从属目 标”的语文定向教学新战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学科导生制 课堂,认真探索、大胆实践、简化目标、讲求实效,开启新思路、坚持新理 念、落实新构想,努力实现一举多得、一课多赢,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三、 具体措施:

1. 更新教育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体系,构建从目标到载体再到 方法的完整的教学流程,系统实施语文定向教学,适时恰当地借鉴使用

六步实

1 / 3




效教学流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导生制课堂,实现语文 简单化,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四大难题,即:复杂化 的问题、实效差的问题、载体窄的问题和功能弱的问题。

2. 明确教学目标,深刻理解语文定向教学的真正内涵。学校要求每个语文 师都做语文定向教学的研究者,在语文学科备课组组长的领导下,利用集体 备课的时间认真学习,积极研讨语文定向教学,从总体上把握今后语文教学的 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班级、

每一节课上。

我们的方向是:构建完整的语文定向教学体系,解决语文清晰度的问题。 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前提下,以工具性为核心,以人文性为载体,由 单纯的 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由单一的基础知识教学,转向综合能力的训 练,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生命素质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紧扣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直奔工具性目标。

掌握字词、锤炼语言、培养思维、学会写作 ”确定为今后语文教学要遵 的总目标,让孩子通过学习语文真正在字词上有所得,在语言上有所得,在 思维上有所得,在写作上有所得,而且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学会写作。从教师备 课,到预设学案,到选择教法、学法,到确定课型,直至确定课堂教学内容体 裁,都要以此为依据和标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各 年段都要有落脚点,都要有具体落实的目标和途径,并且要明确写进语文组及 每个语文教师个人的工作计划。

3. 确定语文课型,落实教学总体目标。根据各年段、各班级的具体学情, 定字词课、语言课、思维课、写作课四种基本课型,并结合实际做相关调 整,要上什么课型像什么课型,要根据课型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具体目标。

4. 采取各种途径,实现具体目标。

(1) 握字词:立足教材,采取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

合的途径,实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的目标。根据我校实际,低年级 字词

2 / 3




课可占用课时进行,高年级字词课则一律放在课外。主要是在读写实践 中,借助工具书白主学习。

(2) 锤炼语言:通过相应载体上好语言课。米取多读多讲、情境表达、描 意境、即兴表达、品词析句等多种途径进行语言训练,实现语言流畅,表意 性强,具有逻辑性的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低年级主要进行语言的流畅性和表意性训练,高年级主要 进行语言的表意性训练和逻辑性训练。

(3) 培养思维:培养思维要和阅读,写作结合起来,用最简单的办法承载 复杂的训练内容。利用历史事件、生命科学、生活场景、社会现象、哲学 想等素材上好思维课。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610232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