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典论论文》的突破与局限

2022-12-07 05:1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宇文所安《典论论文》的突破与局限》,欢迎阅读!
宇文,局限,突破,论文,安《典

宇文所安《典论论文》的突破与局限

田文瀚

关键词:宇文所安;中国文论;《典论·论文》;曹丕

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远离导致了宇文氏在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的局限。首先,宇文所安在对于《典论·论文》的研究之中忽略了曹丕本人的另一重身份,曹丕不仅是未来的政治元首,同时也与父兄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其自身的文学素养十分深厚。笔者认为,曹丕在品评当世之文人时所体现出的自信甚至自负,与其自身的文坛地位与文学修养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关联。是政治地位、文坛地位加之对于自身文学修养的自信使他充满了自信,慨然相评。

此外,关于写作的动机,宇文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曹丕对写作的动机做了修改,从他的话中我们尚不能断定,人究竟在什么意义上希望自己为人所知(例如仅仅为了成名,或希望他的才能为人认可,或希望他人在某个更深层的意义上了解他这个人),但可以确定的是,希望为人所知就是一种强大的动机。在曹丕看来,这个动机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堕落。曹丕是王子,作家希望得到他的认可;可他看到的偏偏不是任何天才或特质,他首先注意到的是为人所知的欲望,以及这强烈的欲望如何使作家丧失了公正的判断。”笔者认为这段叙述表明了宇文氏在中国文学素养上存在的欠缺,其一,对于语句的理解宇文氏存在一定的偏差,曹丕在谈及写作动机时只是用了“患”这一词语,所谓“患”,最直接的意思时隐患、祸患,进一步可以引申为“为某事所危害”。而宇文所安却运用了一个更加生硬负面的词语——“堕落”。这个词语的运用使得文本的文意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将这种“局限”进行了过分夸张的放大,笔者认为这与原文存在一定的偏颇,值得进一步商榷。笔者认为,宇文所安在对于中国文论


的翻译过程中受限于本身的汉文学水平,存在着利用现代汉语对译文言汉语的缺陷,最明显的例证便是对于“君子”这一概念的解读,宇文所安将“君子”解释为“国君之子”明显与中国的汉语传统存在偏离。

宇文氏的另一个局限性体现在其对于中国文论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选择性,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一书中,中国文论的英译版本大多只是以材料论据的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对于文本进行细读式的肢解与分割使得文章从整体变得破碎。笔者认为这样人为的割裂文章的整体架构,一味对于文本进行过分的细读,势必会造成部分的过度解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文学作品的本意。在以往对于《典论·论文》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主要对其论点做四重划分:作家论——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文体论——四科八体;文气论——文以气为主;文章论——关于文章价值的论述。宇文所安对于文本的研读与心理分析虽然大致遵循了这三部分,但又在这三部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了拆解,并逐句进行踹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宇文所安在对中国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时存在一定局限,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将西方文本解读的方法融入到了中国文论的研究之中,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与突破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692f50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