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教学反思

2022-04-15 20:2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柏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柏林,反思,教学



《在柏林》教学反思

《在柏林》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奥莱尔写的一部微型小说。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料,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品读含义丰富的词句,发挥想象。“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小说开头这一平平淡淡的一句,仔细咀嚼,含义丰富。火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公共场所,男女老幼汇聚才是正常的情,而文中只说“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就是作者构思的精巧之处,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而这个悬念就像相声中的包袱,直到小说结尾才让读者恍然大悟。

二、品读修辞巧妙的词句把握真意。明确了开头作者设置的悬念之后,相信学生一定会发现老妇人“一、二、三”的数数,这三个数有什么特殊意义么?这些都能引起读者思考。但是孩子不会思考这些问题,老妇人的奇特举动引得两个小姑娘“指手画,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这时作者写道:“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又是一个悬念,老头为什么要“狠狠”扫她们一眼呢?悬念连着悬念,读者的思绪完全被作者控制了,急欲知晓这不近人情背后的答案。“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再来一个反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8a3c25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