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2022-03-24 19:0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欢迎阅读!
抄报,年级,数学,小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等于号 基本解释

[equal to;equivalent to] 一样;等同;没有区别。 使每个系数都等于零。 譬如:

“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别人的时间不一定是谋财害命,但牵扯到深层面,时间等于财富时,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让别人失去财宝丧失一部分生命[有用的时间] )

“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等于小偷行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行为不是小偷行

径,小偷的定义:1. 偷窃集团中的一般窃贼。2. 泛称一般偷东西的人。可是随便

引证解释

1. 亦作“ 等于 ”。等同于。多表示前后相等或差不多相等。

南朝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 ,鸣谦同於旦奭 。”《北史·韩子熙传》:“ 显宗 卒, 显宗 伯华 又幼, 子熙 爱友等於同生,长犹共居,车马资财,随其费用,未尝见於言色。” 宋 司马光 《劝农札子》:“臣闻食者生民之大本,为政之首务也,饥馑之世,珠玉金银等於粪土,惟谷之为贵,不可一日无也。”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五:“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如:五加四等于九;三个六等于十八。

2. 见“ 等於 ”。

3. 偶尔作强调用,以来警诫别人,强调这件事情可能导致的严重结果。[多用作警语等]

拿别人东西这个习惯一旦养成,有很大的可能性以后会有做小偷的癖好,故等于在这句话中起强调作用。)

概述

数学上,两个数学对象是相等的,若他们在各个方面都相同。这就定义了一个二元谓词等于,写作“=”;x = y 当且仅当x y 相等。通常意义上,等于是通


过两个元素间的等价关系来构造的。将两个表达式用等于符号连起来,就构成了等式。

注意,有些时候“A = B”并不表示等式。例如,T(n)= O(n)表示在数量级 n上渐进。因为这里的符号“=”不满足当且仅当的定义,所以它不等于等于符号;际上,O(n) = T(n)是没有意义的。请参见大O符号了解这部分内容。

集合A 上的等于关系是种二元关系,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去掉对反对称性的要求,就是等价关系。 相应的,给定集合A上的任意等价关系R,可以构造商集A/R,并且这个等价关系将‘下降为’A/R 上的等于。

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的等式称为恒等式,包含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式。 基本性质 替代性:

对任意量ab和任意表达式F(x),若a=b,则F(a)=F(b)(设等式两边都有意义)

在一阶逻辑中,不能量化像F这样的表达式(它可能是个函数谓词) 一些例子:

对任意实数abc,若a=b,则a+c=b+c(这里F(x)x+c); 对任意实数abc,若a=b,则a-c=b-c(这里F(x)x-c); 对任意实数abc,若a=b,则a'c=b'c(这里F(x)x'c);

对任意实数abc,若a=bc不为零,则a/c=b/c(这里F(x)x/c); 自反性:

对任意量aa=a

这个性质通常在数学证明中作为中间步骤。 对称性:

对任意量ab,若a=b,则b=a 传递性:

对任意量abc,若a=bb=c,则a=c


实数或其他对象上的二元关系“约等于”,即使进行精确定义,也不具有传递(即使看上去有,但许多小的差别能够叠加成非常大的差别)

尽管对称性和传递性通常看上去是基本性质,但它们能够通过替代性和自反性证明得到。

逻辑形式

谓词逻辑含有标准的关于相等的公理,从而形式化莱布尼茨律。莱布尼茨律是哲学家莱布尼茨在17世纪提出来的。 莱布尼茨的想法是,两样物体是同一的,当且仅当它们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形式化这一说法,可以写成

对任意x yx = y 当且仅当对任意谓词PP(x)当且仅当P(y) 然而,在一阶逻辑中,不能对谓词进行量化。因此,需要使用下述公理: 对任意x y,若x 等于y,则P(x)当且仅当P(y)

这条公理对任意单变量的谓词P 都有效,但只定义了莱布尼茨律的一个方向:若x y 相等,则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 可以通过简单的假设来定义莱布尼茨律的另一个方向:

对任意xx 等于x

则若x y 具有相同的性质,则特定的它们关于谓词P 是相同的。这里谓词P 为:P(z)当且仅当x = z 由于P(x)成立,P(y)必定也成立(相同的性质),所x = y(P 的变量为y).

符号的历史

“等于”符号或 “=”被用来表示一些算术运算的结果,是由Robert Recorde1557年发明的。

由于觉得书写文字过于麻烦,Recorde在他的作品 The Whetstone of Witte 中采用了这一符号。原因是符号中的两条线一样长,表明其连接的两个量也相等。这一发明在威尔士的St Mary教堂有记录。

约等于的符号是≈或≒,不等于的符号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8ff855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