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段阅读

2022-12-20 14:0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段阅读》,欢迎阅读!
传语,蔺相如,阅读,廉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段阅读



廉蔺简介(1-2节)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B ...A.伐 B.大破 C.拜为上卿

伐:攻打 破:破坏 拜:任命



D.以勇气闻于诸侯 闻:闻名 2.下列语句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D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蔺相如者,赵人也。 C(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D(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廉颇为赵将 B.大破之 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C.以勇气闻于诸侯 君何以知燕王



赵之良将 而君幸于赵王



D.以勇气闻于诸侯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评议,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B ...

A.这1-2两节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

B.这两节介绍廉颇、蔺相如用笔基本没有详略之分。

C.在这两节中,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对比鲜明。

D.对比鲜明,目的是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

完璧归赵(3-13节)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C ...A.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A.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C.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

即:就 逆:违背 严:严肃 引:拉

B.璧有瑕,请指示王。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2.下列语句中画横线的文字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A.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使其从者衣褐……归璧于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使不辱于诸侯



故燕王欲结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不同类的一项是( C A.臣请完璧归赵 B.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C.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评议,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B ...

A.从推荐者缪贤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B.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理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强行从秦王

1




手中,把璧收回。然后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理无信。最后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同意“十五都予赵”。蔺相如取得了初步胜利。 C.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两个条件,以获得回旋的余地。秦王考虑到急切之间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蔺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表现出他的机智果敢。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背信弃义是秦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蔺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胜利。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①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②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 ③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渑池会盟(1416节)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D ...A.欲与王为 B.赵王鼓 C.于是秦王不怿 D.位于廉颇之右

为:成为 鼓:演奏 怿:高兴 右:下

B.左右欲刃相如 ..

D.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

2.下列语句中画横线的文字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于是相如前进 ..C.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B A.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B.秦王为赵王击缶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则请立太子为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评议,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C ...

A“渑池之会”是在赵国战败的情况下,由秦国提出的。秦国试图乘势在政治上、外交上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

B.形势严峻,从而反衬出蔺相如的非凡作用。廉颇诀别赵王的一席话,表明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为后文廉、蔺矛盾的解决作铺垫。

C.渑池会上,秦王步步进逼,耍弄赵王,蔺相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秦王终于由“怒”而“不肯”,由“不肯”而“不怿”,虽“不怿”而不得不“为一击缶”。这段文字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把这场短兵相接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秦“终不能加胜于赵”,这是会上的胜利。由于“赵亦盛设兵”(暗指廉颇)使“秦不敢动”,这是会后的胜利。这个结局的交代为下文“廉蔺交欢”(刎颈之交)作了充分的铺垫。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②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③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a0c78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