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学习随笔

2022-04-01 20:36: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学习随笔》,欢迎阅读!
辛亥革命,随笔,学习,关于



关于《辛亥革命》学习随笔

历史教学需要必要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和教师本人知识素养、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等都密不可分。历史教育本来是可以深刻的,也是应该深刻与厚重的。但我们往往在讲历史的时候把历史知识简化,把历史的教学环节人为的固化(历史背景、经过、结果、意义与影响等),把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简单的等同化。辛亥革命一课的课程标准是这样的“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我没有直接照搬其课标来确定教学目标,而是从一种深邃追问出发,“共和时代已历百年,下一个百年,我们要如何度过?”“对百年后的中国,我们有什么希望?”为回答上述问题,王雄老师对过去的百年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过去百年里“战争与革命的分量”,“革命与建国的迷雾”,“臣民、战士与公民的差别”,高屋建瓴,从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度和广度将本课教学定调为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并从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出发,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来具体实践这节课的教育思想。强化了历史普世的价值观和育人功能,体现了立意的高远。

历史课堂应有必要的效度。立意的高远需要境界,而对立意的实践,对高远立意的实践需要敢为人先的精神与追求。为了达到立意(培育学生的公民素养)与教学实际(具体的实施手段与方法)的切合度与效度。我一改驾轻就熟的讲授风格,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大胆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主题。一堂课竟然有上百个问题,实属罕见,问题数量之多,问题之切中要害,让人惊叹不已。更上绝大多数老师不会为之的是,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竟然一条都没有解答。”“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只是站在台下,做鼓励者、提问者、回应者、指导者和提示者。”参与是一种态度,公民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唤醒公民的主题意识,无疑教学的实践过程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

但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的历史课?一堂好的历史课,核心因素是什么?我想为此太多老师都进行了探索,我们不断的变化名词,用“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优质课堂”等词语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任然迷惑。值得深思的是:1)考察教师组织学习活动过程、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的适切程度和效度;2)考察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参与学习活动过程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尽管评价标准依然抽象,甚至模糊,但方向渐晰明确。


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好的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学案教学法,学案导学法精彩纷呈。很多老师上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课,越上越不知道怎么上了;教学模式也一样,刚刚学习启东,又要学习洋思,洋思还没学好,校长又在传达杜郎口经验,谁是我们的榜样?身在新课程改革的漩涡中,我感觉很难辨清方向。套用一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课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真理越辩越明,在宝安历史教研群上的讨论让我似乎看到了方向。“我历来不主张课堂模式化,我认为根据不同的课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历史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教学方式绝不拒绝多样化。”一句话似乎可以总结,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e3df24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