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祭灶小年习俗和传说

2022-04-04 10:0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福州祭灶小年习俗和传说》,欢迎阅读!
祭灶,小年,福州,习俗,传说

福州祭灶小年习俗

【祭灶·仪式】一年两次糊弄灶王

在福州人的传统中,祭灶分成两次。祭灶就是各家各户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要拿好东西招待,但是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醉醺醺得胡乱汇报,因此在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给他吃,叫作祭素灶这是在农历廿四,在农历廿三,人们就会拿好酒好菜招待这个一家之主,叫作荤灶因此福州的祭灶一般分两次,这种习俗在全国都十分特别。祭灶的时候,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甜甜蜜蜜的含义在其中。祭灶完毕还要抓把糖涂在灶门口,意思是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让他少说话,以免言多必失。

过去,在祭灶的时候,孩子都会唱着一首童谣:祭灶祭胡涂,灶前一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奶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 【祭灶·细节】花脸壳和灶君花

在小年前几天,老福州街头巷尾都会响起卖花脸壳(假面具)”卖灶君花叫卖声。所谓灶君花就是红彤彤的木刻印制的灶王爷画像。祭灶完毕,旧的君花要撕下来火化,贴上新的,以示送旧迎新。徐老先生说,而最让当时还是孩子的徐老先生高兴的是,祭灶之前,外公外婆送给他的灶糖灶饼和一个花脸壳根据福州的风俗,外公外婆要向外孙、外孙女送灶糖灶饼,有几个就要送几包。老人们的说法是,戴上花脸壳瘟神就看不到孩子的面目,能保佑平安,表达了他们对小辈的爱护。有得吃,有得玩,祭灶已经让孩子感受到过年的乐趣了。


【祭灶·传说】郑堂劈棺材除死无大灾

在福州,过去过小年,有两个关于祭灶的传说: 传说之一

吉庇巷的由来:宋代,福州有个叫郑性之的落魄书生。祭灶时他没有可以祭供的东西,他就把人家砍掉的甘蔗尾捡回去作为供品。祭灶时,他写了一首诗:只乌骓一条鞭,送你灶王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就道文章不值钱。后来此人当了高官,曾经欺负他的人在他衣锦还乡时,急忙躲避,三坊七巷中的吉庇(急避)由此得名。 传说之二

阿凡提劈棺材:明代,住在朱紫坊的郑堂被称为福州的阿凡提,传说在祭灶这天,曾被他戏弄的富人给他送了口棺材想让他晦气一下。没想到郑堂把棺材劈开,一块块地丢进火里烧掉,边烧边唱:郑堂劈棺材,除死(意指一生)无大灾。这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1d33dfa58da0116c1749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