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祭灶节的习俗详解

2023-01-18 09: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福州祭灶节的习俗详解》,欢迎阅读!
祭灶,福州,习俗,详解

福州祭灶节的习俗「详解」

福州祭灶节的习俗「详解」 福州祭灶节的习俗

福州风俗祭灶分两天举行:二十三夜“祭荤灶”,供品用鱼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隐恶扬善;二十四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饼。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坏,乱说一通。祭灶特别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口涂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

十二月廿四夜,人家备素菜,祭于灶神,如灶糖灶饼、菠菱菜、荸荠、豆(上面红印“福”字)、甘蔗、花生、福橘之类,佐以清酒,亦醉司命也。词曰:司命行将复帝,手中善恶敢瞒神。无多敬意三杯水,乞谅臣家已极贫。……昨夕供荤今供菜,儿曹喜煞各分珍。

福州祭灶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墙壁上贴“灶君花”(俗称“灶君纸”),是红彤彤木刻印制的灶王爷画像,上写“东厨主宰”,左右一副对联:“调和鼎鼐神仙府,燮理阴阳宰相家”。有的在佛龛神像两侧贴对联。上联写:“上天言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横披是:“一家之主”。 祭灶的祭品是精心安排的。古时用黄羊,后民间改为糖饼等,用黄羊传说希望得到富裕生活;用糖饼是为了让灶神吃得嘴甜,汇报时多说好话。祭灶时,焚香点烛,斟满美酒。家人虔诚地叩头、祷告。福州民间有首祭灶歌:“尾梨(荸荠)尖尖,灶君上天。灶君上天言好事,灶妈下地保护侬。庇佑侬爹务()钱赚,庇佑侬奶福寿长。庇佑侬哥娶哥嫂,庇偌侬弟讨弟人(弟媳)……”祭灶时,非凡注重用糖,祭毕还抓一把糖在灶门嘴涂一遍,意思是把灶君嘴巴粘住,使其少说不乱说。祭拜后,将旧的灶君纸烧化,送灶君上天,再贴上新的。

每年一度,人们都要“请”回家一帧新的灶君像(不能说“买”)来代替被一年烟熏火燎陈旧不堪的旧灶君像。似乎预告除夕马上就要到来了。祭灶前,外祖父母要送灶糖灶饼和花面壳(面具)给外孙、外孙女。旧时医术不发达,迷信的人认为戴上花面壳使瘟神见不到儿童真面目,可以辟邪。

基本认识 简介

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四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来源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

“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2187f5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