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文化精神

2022-10-01 13:1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唐文化精神》,欢迎阅读!
汉唐,精神,文化

汉唐文化精神

汉唐文化精神



摘要:汉唐文化有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特质—-博大.在这博大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华夏儿女的勤劳与智

慧的结晶。有威武神明地指点江山的汉帝唐宗;有“心中有丘壑,笔底起波澜"的文人雅士;也有或驰骋沙场或孤守边关的兵将;还有技艺精湛的工匠;更有身负国税耕耘在田间地头的农人。“九层之台起于垒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汉唐文化精神正是在前代的有利基础和当时的国人的努力下崛起于东亚热土之上。 关键词:汉唐 文化 时代 精神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风起云涌、跌宕起伏,大浪淘沙之中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有熠熠生辉的文化精.历史的洪流席卷了这片广袤土地上有形的一起却无法淹没时代多留下的文化与精神风貌。从开疆拓土到丝绸之路、再到四方来朝;从独尊儒术到佛道斗法再到儒释道三家鼎力;从九章算术到圆周率再到到四大发明。从“长乐未央"的瓦当,到碑林石刻再到钟鼓楼.从六经到汉赋再到唐诗,汉唐这两个国力强盛、声威远震的朝代,从不曾在丢失一路奔腾的气魄和各具特色的魅力。而今的华夏儿女又何曾不是多多少少有着一些汉唐情结。

一、汉唐文化精神的含义

关于文化的含义,古今中外众说纷纭.《现代汉语词典》上说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对而言,我们通常所说的汉唐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精神,指汉唐时期所产生的种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其中具体来说,包括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交通变化、天文地理方面的新发现和革新后的法规制度以及诸类人文艺术.

这一切无不塑造了和体现着汉唐文化的精神。精神作为环境与人交互的产物,在汉唐的文化孕育下,汉唐文化精神无不彰显着强盛时代所特有的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精神风貌.

二、汉唐文化精神的表征

汉唐文化有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特质—-博大。在这博大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华夏儿女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有威武神明地指点江山的汉帝唐宗;有“心中有丘壑,笔底起波澜”的文人雅士;也有或驰骋沙场或孤守边关的兵将;还有技艺精湛的工匠;更有身负国税耕耘在田间地头的农人。“九层之台起于垒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汉唐文化精神正是在前代的有利基础和当时的国人的努力下崛起于东亚热土之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物质文化方面,汉唐文化精神的基础是百姓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无论疆域如何广阔,国力如何雄,都始终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作为衣食父母的土地是作重要的无论是对于整个国家和所有的百姓都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命力所在。这也是汉唐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革新关乎一个国家的基石.而汉唐在农业方面都较前朝有长足的进步,如:汉代牛耕的普遍使用和铁农具的革新与推广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到唐代农业也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犁耕技术方面出现了曲辕犁。



此外,唐代还发明创造了连筒、筒车、水轮等一系列新灌溉工具,还出现了利用架空索道的辘轳汲水机械“机汲”。这些农业设施的改进在现代人眼中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然而这在农业发展史上都是技术性的飞跃,大大地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尤其是在饱经战乱的人民在朝代之初休养生息之后以极大的积极性投入生产中。元结云:“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校量"。集中体现了汉唐时期农民的勤劳与智慧。

在制度方面,破旧立新的革新精神是为汉唐文明灿烂助力。汉唐也都对前代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这是就汉初的基本制度而言的,并不是照办秦制。事实上 ,汉之与秦,是有因有革的,即使在刘邦立国之初,戎马倥偬之际,也并不是全袭秦制;后世诸帝也各因时变,而秦始皇所定各项制度因此才得到发展完善。例,中央集权制度的因袭和巩固,三公九卿官制的变化,刺史一职的设立以及察觉和征召的人才选拔方式等









《汉代汉语词典》上午印书馆,第六版。1363页。


汉唐文化精神

等。而唐朝最为有名的科举制度也是在隋炀帝设定的基础上完善的。展现了汉唐时期

科技文化上,汉唐人不满足于因循守旧,大胆的探索、创新,这种革新精神是的这个时代的勇敢者们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推动历史向前飞跃。具体来说,技艺方面,东汉蔡伦改进了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工具。到了唐代四大发明都已展现在了世人面前。马克思评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而这一千多年前的四大发明时至今日还是国人的荣光.另外,漆工艺、造船技术、冶铸、纺织、染色、制陶、制瓷等技艺都有很大的改进和突破。马王堆出土的帛画证明了汉代套染技术的先进,而唐代也出现了工镂板印花法。是玄宗的一位妃子名为刘氏,封为婕妤她的妹妹嫁给赵氏,后发明了用工镂板刻出杂花图案,然后加色印于布位上,制成了花纹生动、美丽的新款式布样.初仅流于宫中,后印法为外界所知,社会上多效尤,渐为推广,形成了独特的印花法,为士民所爱。时代的自由无形中解放着人们的思想。

天文历法上,汉代制订了《太初历》.《九章算术》。且《淮南子》上有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以及《汉书五行志》上有最早最明确的彗星记录。 医学上,汉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唐有孙思邈的《千金方》医学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文明进步性。

人文艺术思想上,儒释道三家各为一家,思想自由、包容性强。汉赋汪洋恣肆、气贯长虹;唐诗挥毫泼墨、指点江山。汉代有千古绝的唱司马迁《史记》,别样精彩的班固的《汉书》,唐朝更是毫不逊色的为后人留下万首韵诗。汉有《太初历》唐有《大衍历》。汉唐之初都以《老子》为理论基础,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形成大一统的格局奠定了思想基础;唐形成儒释道三家鼎力的思想格局.时代,大背景下的自由、开阔在这里崭露无遗。

对外格局上,更显汉唐兼容并蓄、宏大威武的精神气魄.汉唐之初和每一个新政权一样内忧外患。统治者采用征伐与和亲相结合的方法.汉初在武帝之前,对匈奴采取防御办法,派汉家公主和亲,又是与于匈奴互市,但这均不能杜绝匈奴的侵扰.武帝时期开始征伐匈奴但也未彻底解除匈奴对边关的侵扰,却为汉宣帝时匈奴单于的投降奠定了基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丝绸之路。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唐朝初年北方单于多次骚扰边境、攻城略地.直到唐太宗统治后期时才大败劼利,呼和邪单于归顺大唐,后文成公主入藏,局势全面稳定。丝绸之路的以绵延千里.

除了和匈奴的交流摩擦外,汉唐对外更多的是表现为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和大月氏建立邦交关系与贸易往来.丝绸之路更是使得东亚和西亚的以交通和互市贸易。除了丝绸之路所连接的西亚国家,在东方汉唐与新罗、日本等国也有密切往来..一时间,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体现了汉唐人锐意进取的时代风貌。

汉唐的建筑物颜色儒雅,风格简约大气。汉代的瓦当,唐代的宫殿,无不体现着这种风格。

社会风俗习惯上,汉唐时代有很强的开放性,大量的引入食材、物种和器物,唐朝时胡服、胡乐、胡舞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中原人的生活习惯.



①赵剑敏:《大唐盛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田昌五、安作璋:《秦汉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页。



赵剑敏:《大唐盛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





在疆域面积上昭示着强汉盛唐的博大性:汉代疆域在秦的基础上主要有三方面的扩大,在北部,在北方边界基本没变的情况占据了朝鲜三十八度线以北的领土,南部占据了大半个越南,最南在胡志明市附近,西部扩张最大,通过在藏族先民地区和匈奴地区之间的武威到酒泉一线的一条不宽的通道,控制了中亚地区,最西达到了巴尔喀什湖西岸以及塔什干附近。汉代的领土扩张奠定了中国对朝鲜、越南和新疆的统制基础

唐朝疆域最大:东北达外兴安岭、库页岛,西至咸海,南及南海,东至大海,李白就出生在贝加尔湖畔的碎叶城(今属俄罗斯),唐代,中国领土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扩张,在北部,得到了东北南部、朝鲜西部、整个外蒙和大半个西伯利亚,最北达到贝加尔湖西北的安加拉河一带,在西部,到达了咸海和伊朗边界,囊括了整个阿富汗和决大多数的中亚五国领土,南部第一次确认了对海南的统制。


汉唐文化精神



三、汉唐文化精神的另一面

“强汉盛唐”,从今人对汉、唐两个朝代的极为精简却也极尽推崇的指称中,汉唐时代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振奋可见一斑。他们的气势恢宏。雄霸天下的征伐、蓬勃迸发、勇往直前的进去、万象更新、破旧革新的制,尤其是汪洋恣肆、气象万千的文化,让即使是以高科技标榜新世纪的现代人也叹为观止,禁不住深深地倾倒于时空远方的大气磅礴,疾呼“复兴”。然而,即使是这样让人神往的时代,在它们的背后也有着鲜为人知的软肋,国强世盛,百姓却并不富裕,即便如此,只要有一个强盛的国家,百姓就能安心地生活也许没有宋代繁华、富足却有汉唐的安稳与自由。

这一时期的人民生活因为社会的稳定和自由开放性而舒适。然而任何一个时代除了开国之初休养生息的政策外,人民永远也逃不脱以“苛稅猛于虎"为代表的赋税、徭役、征兵之事。到了汉唐晚期,曾经的威武不再,国势衰微,祸起萧墙,三国征伐,十国分裂。人民再次在战争的铁蹄蹂躏和赋税、徭役的夹缝间求生。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慨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使是在汉唐这样的太平盛世中百姓所充当的角色依然只是纳税服役的生产者。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暂时作稳了奴隶的时代。而这些社会基石的铸造者,他们的原本是盛世的一个重要一部分。遗憾的是,作为目不识丁的社会底层人,他们无法掌握话语权,总是处于失语状态。文献上满纸的达官贵人的风雅情趣,而这一切与他们无关,他们这些作为时代中的大多数,确实文化上的弱势群体,是历史上的失语者,后代人多是在类似《观刈麦》的诗文中偶然看到他们的汗水和辛酸。可以说,他们是汉唐文化扎根的热土,是孕育汉唐文化精神的璞玉.

因而汉唐文化精神不仅仅是在汉武帝和唐太宗为代表的鼎盛时期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精神气魄还有普通民族踏实、勤劳的浑厚、质朴的精神面貌。



四、汉唐文化精神的启示

所谓的汉唐文化精神它所指向的其实并不是整个汉代、唐代的全文文化,而是特指以汉武帝和唐太宗所代表的汉唐的强盛时期.在这一段时期内,对然也有外忧内患,但在统治阶层的励精图治之下,整个社会状况安定,人民富有开拓精神,整个社会面貌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姿态。

国家的强盛不仅为两朝赢得了上过的尊荣也使得统治者和人民的思想心态更为开放,无论是在在接受异域文化时还是在本朝发展的谋划上都能够兼容并蓄,从而使社会面貌呈现出昂扬开阔的局面。

汉唐的城都都在长安,也就是现今的西安.曾经的繁华落尽,而今历史的足迹只留下绿水环绕的城墙和种种已被商业化的景点。汉唐的那自信慷慨的文化精神碎落在城市高层建筑的环抱间.昔日的大国气魄而今在曲曲折折之后已经分化为各个口诛笔伐的语言团体.面对这种情形,今人也许该看看昔日的祖先是什么样的胸襟和气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358575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