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的设计

2023-02-03 03:3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的设计》,欢迎阅读!
趣味,作业,数学,小学,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的设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作业设计观念的束缚,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形式呆板、单一,很难激起小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步入深水区的今天,这样的数学作业设计方式无疑已经落伍,必须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设计出更多充满趣味性的作业,让小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数学作业。那么,究竟如何设计趣味型数学作业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种趣味型数学作业设计方式论述如下。

一、调查型数学作业的设计

调查型数学作业顾名思义即是指通过调查的方式而完成的一种数学作业形式。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嫌这种作业完成过程过于麻烦,无情的选择放弃了这数学作业设计形式。对于这样的做法我并不赞同,我认为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兴趣,适当的设计一些调查型数学作业是极为必要的。

例如,执教统计的时候,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调查型数学作业让学生完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校周边的小商店进行调查,调查商店最畅销的商品是哪十种,并分别标上价格,分析和了解这些商品之所以畅销的主要原因。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积极性非常之高。第二天上课时各小组均较上了自己的作业。批阅完作业之后发现,他们本次的作业完成非常棒,表格的运用和数据的分析均非常到位。基于此点,我也对他们此次的良好表现积极进行了表扬。

调查型数学作业的设计看似费时费力,殊不知它却是同学们所普遍喜爱的。它跳脱了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形式,与社会和生活也更加贴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动脑筋,适当的设计一些调查型数学作业让学生完成,不断激发他数学作业的完成积极性。

二、设计型数学作业的设计

小学生的思维是充满想象的,是非常活跃的。在潜意识当中他们均有设计的欲望。基于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我们数学教师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设计型数学作业让学生完成。所谓的设计型作业即是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设计的一种作业形式。


例如,执教比例尺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数学作业让学生完成: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物体,可以是房屋,可以是篮球场,可以是桌子,可以是汽车。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画出一个缩小比例的物体模型,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选择合适的物体进行模型设计。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快速的完成作业,我还要求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它途径查阅相关知识,也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在这个作业完成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是快乐的,他们充分运用自身的智慧有效设计出了多种模型,在这期间,他们的比例尺知识也得到了更加实际的运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设计型数学作业的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它没有固定答案,答案具有开放性,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充满趣味的数学作业设计方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型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紧密结合相关的教学主题,不应过难也不应过于容易,应接近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故事型数学作业的设计

故事型作业即是以故事的方式而呈现的一种作业形式。这种数学作业设计方式较为常见,是一种典型的趣味型作业设计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我经常会设计一些故事型作业让学生完成,他们对于这样的数学作业总是乐此不疲。

例如,执教连加 连减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数学作业。作业1: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大山前,看到了一个桃园。此时四人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决定比赛摘桃子,唐僧摘了5个桃子,沙僧摘了7个桃子,猪八戒摘了3个桃子,悟空摘了6个桃子。请问他们师徒四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作业2:小明的妈妈买了10个桃子,第一天被小明吃了一个桃子,第二天被小明吃了2个桃子,第三天被小明吃了3个桃子。看到小明吃桃子的数量一天天增加,妈妈开心的笑了。请问现在小明家里还有多少个桃子?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充满一定的故事性,因此同学们非常乐完成。过审题们很容易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5+7+3+6=2110-1-2-3=4

故事型数学作业的设计非常简单,可以上网搜索,也可以由数学教师自行进行原创设计,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进行故事型作业的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型数学作业不仅生动而且多彩,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对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积极性来说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四、结语


小学数学趣味型作业的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数学教师在设计趣味型作业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他们的兴趣点所在。唯有如此方能更加有效的切合他们的兴趣,设计出更多的、充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趣味型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做到灵活运用,不应长期拘泥于某一种趣味型数学作业形式,长期采用一种作业设计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激发他们的数学作业完成兴趣。

参考文献:

[1] 吕欣.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6 . [2] 刘月玲.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有效作业”[J]. 新课程(小学). 201310 . [3] 王九红. 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与设计[J]. 上海教育科研. 200711. [4] 丁雄鹰. 优化作业设计 发挥作业作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60d626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