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君子

2023-12-26 15:14: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论君子》,欢迎阅读!
论语,君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语》论君子

作者:刘思禾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4年第24

1.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解说】孔子讲过:君子怀德。所谓君子,就是追求德性完善的人。所以,当子路问怎么做一个君子时,孔子回答说:君子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来修养自己。子路很奇怪,难道就是这样吗?他觉得这太不够了。孔子补充说,修养自己从而对周围的人有益。子路又追问,孔子就回答说,修养到最后,君子对所有人都有益。不过,这是最高的要求了,恐怕尧舜还为难啊!子路层层追问,孔子一一作答,君子修己以成仁的品格越发清晰。 2.子曰:君子不器。(《宪问》) 【注释】器,器物。

【解说】孔子说,君子不应该仅仅像一个器物而已。什么是器物呢?有专门用途的东西就是器物。比如鼎是烹饪用的,笔是写字用的。对人而言,专注于某项技能而不及其他,那就像器物一样了。我们现代社会教育偏重于培养专业技能,而不是人的德性通识。一个国家需要专门人才,但也需要有操守有通识的优秀人才。君子不器,而贵在求道。在这个意义上,君子代表了中国古典人格的典范。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注释】质,内在的质地。文,外在的文饰。

【解说】本章孔子强调说,君子内在的朴实与外在的文雅要统一起来。质,人的内在品格朴实厚重;文,人的言谈仪表优雅得体。一个人太注重内在,忽略了优雅的风度,这是有缺憾的。反之,一个人华丽优雅,却没有真实的道德感,这更不够。孔子希望二者能够统一起来,这样作为君子就完美了。

4.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里仁》) 【注释】适,音,一定。莫,不肯。比,音,执守。

【解说】《论语》中几次提到君子和义的关系。《里仁》篇讲到君子喻于义 《卫灵公》篇讲到君子义以为质,《阳货》篇讲到君子义以为上,本章讲到义之于比。义就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事正当合理,没有偏私。孔子说,君子在天下行事为人,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做的,最关键的是与道义相守。孔子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的人生准则,时刻牢记。 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注释】诸,之于。求,要求。

【解说】在《论语》中,君子小人总是相对而言。君子一种表现,小人另一种表现。这指的是社会精英和一般民众的区别,也是有德者和无德者的区别。在今天,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有道德自觉时和没有道德自觉时的不同表现。君子求诸己,就是事事从自己这里找原因,看看有哪些不足;小人求诸人,就是总看别人做得够不够,好不好。这里的君子小人之别,即儒家讲的恕道,君子就是践行恕道之人。

6.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注释】戚戚,忧虑不安。

【解说】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问他,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君子不忧不惧。这一回答和本章可以相互佐证。坦荡荡是不忧不惧,长戚戚就是有忧有惧。为什么君子能够内心坦荡,小人却不能呢?孔子回答说:君子自我反省,没有什么愧疚不安的地方,当然坦荡荡了。而小人汲汲于名利,患得患失,当然忧虑不安。拿今天的话说,心理健康的不一定是君子,但君子一定会心理健康。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注释】和,不同要素之间相辅相成。同,完全的一致。

【解说】君子和小人怎么处理和别人的关系呢?君子有德,故而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又不失自己的原则。小人则相反,一味与人保持一致,以至于丢掉了自己。和人相处是一件很难的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太近了不好,太远了也不好;一味逢迎不好,一味特立独行也不好。这里面有非常微妙的东西。和而不同是一条大原则,如何做到,这需要细细思量。 8.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泰伯》)

【注释】六尺之孤,指幼小的君主。百里,方圆百里的国家。

【解说】曾子在孔门中以朴厚著称,特重大节。他对君子的理解也是这样。托六尺之孤,就是把一个危殆的政局交给一个人;寄百里之命,就是把国家的存亡交给一个人。遇到重大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节,不妥协,不畏惧,能保持志气,完成使命,这就是真正的君子吧!儒家认为君子最终是要承担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的。 【总结】

儒家认为,君子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君子多了,国家就会有希望;小人多了,国家会有危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取决于少数有标杆意义的群体,这些人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方向。如果官员、法官、教师失去道德,那远比一般人群不讲道德更可怕,因为这些人本来代表了社会的公义。社会精英把握住方向,整个社会就不会失去价值评判的能力,也就不会陷入冷漠和残忍之中。儒家强调社会中坚的道德示范意义,提倡君子人格的养成,这实在是很深刻的观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a804e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