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要“行不改姓,做不改名”

2023-02-03 07:26: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实践活动要“行不改姓,做不改名”》,欢迎阅读!
改名,实践,活动,教育

教育实践活动要行不改姓,做不改名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即要看到活动开展的形式与内容,更要看到活动开展时群众的反映和意愿。因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最终的落脚点在群众,最终服务的对象是群众,最终的成果也是由群众来检验。如果脱离群众来开展活动,那么活动就难免会沦为新的形式主义,成为官僚主义的温床,为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披上 一件掩人耳目的新 马甲

可否认,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偏离了群众路线,把时间、精力和资金都专注于实践活动的会开了多少,文件印了多少,设施准备了多少,心得体会写了多少等等,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原地踏步。习惯做 面子 ,而不做 里子 ;只看 前厅 而不看 后院 ;只管自己的 吹拉 弹唱 ,而不管群众的 嬉笑怒骂 ,执着于 动员开会、工作总结、心得体 旧的 三板斧 ,不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的微言厚意。久而久之,当华丽 面子 代替了务实的 里子 繁忙的 做秀 代替了工作职责,高调的 宣传 替了低调的走访之时,于是再好的活动难免沦为新的形式主义,再精彩的思想难免被偷换成可恶的官僚主义,再苦心孤诣的用心也会被群众当成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的新 马甲

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都是日积月累沉淀的惯性和 祖宗家法 的官场文化影响的结果。比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用以往开展主题活动的 员开 会、工作总结、心得体会 的旧方法,这样即省事又省时和省精力,而且可以从以往众多的活动中得出的 经验教训 更好的迎合上级的 口味 做出上级 心、同事舒心、下级开心的举措来,哪怕做错了或者出现了纰漏,本着 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担责 的原则,又可以将此次行动的政治代价与成本降到了

1 / 2




最低。 但归根到底,这种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群众观念的缺失。歌德曾说过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但我们也都知道,变革创新是要承担风险成本的。一旦变革创新失败,我们所承担的代价是巨大的,因此,面对这些成本风险,如果一个人只考虑到个人得失,忽视的群众期待,那么他自然而然 选择走以往 约定俗成 老路子 于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上级政策一下来,就变味 的情形,便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小平同志曾说过,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同样在开展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党员干部要心怀民本情怀,以这种 闯、 精神,来打破条条框框束缚,通过创新思维变革制度,将活动的落脚点从文章的形式、内 容转移到群众身上;将活动的焦点从顶层设计转移到群众的具体而微上来;将活动的成败与否的决定权放在群众手中,全力阻击那些顽固势力、利益集团,进一步降低活动革新风险与成本,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新的方法,新的思维,务实的工作,去将教育实践活动这个 群众里子 做好、做实。

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 做不改名,行不改姓 。这是我们党历来革命传统的真实演绎,也是重申、重叙、重塑党群干群之间舟水之喻、鱼水之谊、血肉之情的真实 体现。只有我们紧紧围着群众 ,看着群众脸色 ,依着群众想 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才是群众路线的,我们做的才是群众认可的,我们党的正确主张也才能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b1c92b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