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之土豆护色的实验

2022-05-07 12:24: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之土豆护色的实验》,欢迎阅读!
技术课,食品加工,土豆,实验,程之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之土豆护色的实验

作者:刘咏梅等

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6



刘咏梅 牛雅娴 张丽婕 王雨晨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土豆含有多酚氧化酶、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等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试验利用氯化钠、维生素C等对土豆褐变的抑制效果,确定了护色剂以及最佳浓度。结果表明:0.04 %的维生素C0.3 %的氯化钠、清水浸泡、热烫对土豆的褐变都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土豆;氯化钠;维生素C;清水

中图分类号:TS2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6-111-02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本着培养符合食品加工职业岗位需求而展开。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净菜加工行业也日渐上升[1]。土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鲜切土豆深受大众的喜爱,但鲜切的土豆容易被氧化发生褐变,影响鲜切土豆的品质。引起褐变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主要由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类物质氧化产生醌类化合物,后者聚合产生色素[2]。因此,我们本次实验主要是研究如何抑制多酚氧化而展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验材料

土豆:市售新鲜土豆,要求无损伤,无发绿长芽。

实验试剂:氯化钠,维生素C,清水。

1.2 验方法

1.2.1 浸泡在清水中

隔氧实验中用不锈钢刀切取6 片厚度为3 mm的土豆片,将其中的4 片土豆片浸入清水中,另外2 片至于空气中,10 分钟后,可观察现象。在烧杯中取出两片,剩下两片继续泡在清水中,20 分钟后观察土豆片有何变化。

1.2.2 添加维生素C

将土豆切成厚底为3 mm的薄片,于浓度为0.02 %、0.03 %、0.04 %的维生素C溶液中护色20 分钟。20 分钟后将土豆片取出,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2.3 浸泡在氯化钠溶液中

精确配置了浓度分别为0.2 %,0.3 %的食盐水,并将厚度为3mm的土豆片分别放入其中。护色20 分钟后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1.2.4 热烫处理




用不锈钢刀切取厚度3 mm的土豆片各四份,均分为两分,一份放在室温下,一份切好后立即投入沸水中,热处理5 分钟,取出,置于室温下,20 分钟后观察[3]

2 结果分析

2.1 生素C对鲜切土豆的影响

维生素C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维生素C对鲜切土豆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经过在维生素C中浸泡20 min后,观察可发现未浸泡的表面发黄,略微发黑,经过浸泡的未出现变化。三种浓度中0.02 %效果不及0.04 %。故0.04 %的维生素C对土豆有明显的保鲜作用。







2.2 水对鲜切土豆的影响

10 分钟后,可观察得到置于空气中的土豆微微发黄,而置于清水中的土豆依旧新鲜。再从杯中取出两片置于空气中,19 分钟后观察可得浸泡在水中的依旧保持新鲜,浸泡10 分钟后拿出的表面略黄,但未经过浸泡的外圈以有些褐色的斑。由此可得隔绝氧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豆褐变。

2.3 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对土豆的影响

氯化钠对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和破坏作用;另外,氧气在盐水中的溶解度比空气小,故有一定的护色效果。

护色20 分钟后取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对比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未经处理的表面发黄,略微发黑,经0.2 %浸泡的略微发黄,0.3 %浸泡的微微发黄。

2.4 温处理

高温可使酶失活,从而减缓土豆色变时间。未经沸水煮的表面发黄,经水煮的未有变化。放置20分钟后再观察,没有用沸水煮的土豆片发黄,表面褐变;而经沸水煮的,表面微黄。说明高温处理会对鲜切土豆片有保鲜的作用。

3 小结


本文研究的是用不同的方法对鲜切土豆护色,经试验证明:0.04 %的维生素C对鲜切的土豆片有显著的护色作用;清水浸泡、用0.3 %的氯化钠浸泡、高温处理都能延长鲜切土豆片的保鲜期。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鑫熠,杨炳南,赵凤敏,.复合护色剂的配制及对鲜切马铃薯片保鲜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增刊2):232-236.

[2]许彬,李慧星,赵婷婷,.柠檬酸与五种褐变抑制剂的交互作用对马铃薯护色的影响[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3):163-169.

[3]沈耀衡,陆启玉.通过复合技术对马铃薯全粉进行护色[J].粮食与油脂,2017,30(2):15-1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f84f56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