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俗

2022-05-14 21:3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族风俗》,欢迎阅读!
民族风俗

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在云南哀牢山区哈尼人的家里,火塘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温暖和光明的源泉,也是全家老小在一天辛勤劳动之后欢乐团聚的中心,它成了家庭的象征。

哈尼人认为,火种不断与家族的兴旺是相连的。因此,火塘一年四季不能断绝火种。每逢节庆之日敬祖先时,各户都要用米饭、肉食和酒专门祭祀火塘,把火塘与祖先同等看待。

全家围坐火塘时,则按辈分高低分设座次。火塘左侧边的矮床里面,是家中最高辈分男女的座位,矮床中间和外面是来客和晚辈的坐处。任何人都不准对火塘有任何不敬的行为。不论男女老少,都不准跨越火塘,不准用脚踩火塘边的锅桩和三脚架,不准擤鼻涕或吐口沫进火塘,不准用脚扒火柴头,充分表示了哈尼族对火塘的崇敬。

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

彝族猎人狩猎的本领十分高强,他们能赤手空拳捉到麂子、野鸡等动物。麂子跑得虽快,但却逃不出猎人的掌心。当夜幕降临后,猎人就会到有麂子出没的地方,选取一灌木从潜伏下来,并在身上做好伪装,然后用一片竹叶或树叶含在嘴里,学怀春母麂子的叫声引诱公麂,学公麂的叫声引诱母麂。当麂子被异性的叫声所吸引前来求欢时,就会被猎人伸手抓住腿子,活活擒住。常有野鸡出没的地方,猎人会用鸡骨头做的小哨子学小鸡的叫声逮老鸡,学母鸡的叫声逮公鸡,学公鸡的叫声逮母鸡。

除此以外,彝族猎人还会用"鱼钩钓法""鸡诱子诱法""扣子勒法""网捕法"等各种办法空手捕获猎物。



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云南怒江两岸的怒族同胞,男女老少待人都十分和蔼可亲。

在路上,怒族人不论遇着陌生人或是熟人,都主动让路,并低声问好。

客人进家时,全家起立鞠躬。客人坐下,再依辈而坐。给客人递烟、递茶、敬酒或是端饭端菜时,他们都是躬身双手捧上,面带笑容,客人辞行时,全家起立,再三躬身挽留。最后还要一直把客人送别寨边的大路上。

怒族人打水时,在井边遇上老人和小孩,便让他们先打。上山砍柴,他们把易砍易燃的柴让给老人和小孩砍。离家久的人,归来时要给寨里年岁较高的老人以及小孩捎带礼物。

谁家的屋漏雨,全寨的人都热情来帮助修理。谁病了,大家主动去请医生,为病人送柴背水。谁家办婚事,家家户户都要送一块肉,一盆甜荞面,一壶咕嘟酒。



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

景颇人捕鱼的鱼具独特-长刀。

入秋以后,山溪清澈见底。在夜晚,捕鱼人一手持长刀(景颇族男人的腰刀,约50-60公分),一手拿着电筒或是用干枯的芦苇扎成的火把,下到溪中,缓慢行进。水中的鱼儿被这突如其来的光亮照得不知所措而慌乱游于水面,捕鱼人手疾眼快,挥刀斩鱼。这就是景颇人独特的捕鱼方法。



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居住在高山峻岭的景颇族,交通很不方便。由于山高路远,人口分散,因而有事相告,往往用植物来表达思想。

以物代言为信,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示想念。若想念远方的朋友,就托人捎条树根去。当他接到捎来的树根,就知道对方在想念自己。若捎去是芝麻就表示想念得更深切。


二、 表示恋爱。男方"情书"是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梗、辣椒来“写”的,然后用线捆扎得严严实实,请人捎给女方。若包东西的叶子多,表示男方要说的话很多一片叶子代表十几句话;树根表示想念;大蒜表示请姑娘认真考虑考虑;火柴梗表示男方的坚定态度,不达目的不“收兵”;辣椒表示男方很爱她。

看了男方 捎来的"情书",女方也要回""表态。如果同意与男方相好,就把男方的""原本退回。如果不同意就在原""中加上"几句话":放上一节火炭--表示反感,一起退还给男方。

三、表示礼节。人死了,亲朋不知道,没来奔丧。主人请人带去没有皮的牛肉或没有毛的猪肉,表示死者已经安埋好了,请不要再挂心。



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丽江地区有一种黄鹰,目光似电,利爪如钩,翅生斑羽,尾如排笔,行动异常迅猛。当地猎人先以肉食将其诱捕到手,关入暗室,哺给水食。待其换毛后,在其尾系上小铜铃,带入山中。先以猎犬搜寻野行,若见野鸭、白鹇鸟类惊飞,即解去绳索,放鹰追击。猎手们常满载而归。

纳西族的这种驯鹰捕猎的方法,同《马可。波罗游记》中描写元朝皇帝(忽必烈)游猎行乐的方式非常相似。其书载:“皇帝陛下还豢养了许多鹰,它们体大有力,,犀利凶猛,被专门驯练来捕狼的利爪。"这种鹰不但能捕狼,而且能捕鹤。"皇帝躺在木亭中睡椅上,赏这种放鹰捕鹤的情景,十分开心。“据史书记载,忽必烈曾从丽江境内用羊皮舟渡过金沙江,他的部下或许将这种驯鹰捕猎的方法传给了当地纳西族。



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西双版纳勐腊县瑶山上的蓝靛瑶族妇女视无眉毛为美,一向有拔眉毛的习俗。小姑娘从十四五岁起,就开始拔眉。拔眉毛时,先在眉间抹点灰消毒和止痛,然后用两根线在眉间来往搓捻,使眉毛裹在线中拔出来。

相传,拔眉的习俗与一对恩爱夫妻有关。从前,蓝靛瑶族妇女每当丈夫出门劳动或上山打猎,都要在太阳落山前做好饭菜,站到寨门口等丈夫归来。有一次,太阳落山了,只有盘阿仙的丈夫还没有回来。盘阿仙焦急万分。她走了一段路,见在拐弯处站着一个人,好像是自己的丈夫,上前一看,原来是路旁的一棵死树桩。她怨自己看花了眼,怪眉毛挡了视线,于是气得拔自己的眉毛。她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好像见到丈夫坐在路边,她高兴地跑上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大石头,她又气得狠命地拔自己的眉毛,她又继续往前走,一直到最后,才见到自己的丈夫。她扑在丈夫的肩上伤心地痛哭了。丈夫发觉妻子的眉毛都没有了。当他知道妻子如此忠诚时,既感动又高兴,觉得妻子虽然没有了眉毛,但比以前更美了。盘阿仙的故事传开后,于是瑶山妇女就有了拔眉的习俗



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基诺山寨,很少看见不戴耳环的人,即使是男子汉也如此。每个人不是在耳垂上挂上一个粗大的耳环,就是在耳环眼里塞上一个纸卷,很有民族特色。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们的耳环眼。一般耳环眼只略比针尖大一点,基诺人的耳环眼却大得令人吃惊。原来,那眼孔的大小,是基诺人勤劳与否的象征。他们从小就穿。

耳环眼,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扩大。一个人的耳环眼越大,就意味着他越勤劳、勇敢;反之,就懒惰、懦弱。青年男女在恋爱时,喜欢互相赠送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以此来表达爱慕之情。可见耳环眼在基诺人的生活中,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居住在祥云县米甸区茶朗哨苗族乡的苗族,有一种世代相传、富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据说,半夜搬家这种习俗,是由旧社会苗族为躲避财主催租逼债,常常半夜搬家演变而来的。如今,半夜搬家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而变为一项富有情趣的民族传统习俗。

新房献给父亲——“上新房”

基诺族有自己特有的民族习俗。比如"上新房"习俗:父亲去世一年后,儿女们要重盖新房,意思是把自己的房子献给父亲,新居落成时要举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



白族凤凰帽传说

说起少数民族的帽子,恐怕要算是生活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之滨白族姑娘的帽子最为新奇美观了。

白族姑娘的帽子由两片鱼尾形的帽帮缝合成凤头形,帽子后沿翘起两寸左右长的帽尾,前沿正中镶有一颗红色帽花,周围缀满银泡玉珠,因形状如凤凰故得凤凰帽的美称。凤凰是我国神话传说中象征美丽和吉祥的神鸟,白族姑娘按照想像中的凤凰缝制帽子,表达了她们憧憬幸福和对美的追求。

在洱源县凤羽坝子边有一座翠绿色的山峰,人称彩凤峰。每逢秋收时节,从四面八方飞来各色各样的雀鸟,聚集在彩凤峰山上欢叫。传说很早的时候,凤凰就栖息在这里,因而坝子叫凤羽,姑娘们也爱戴凤凰帽。

在凤羽,有一个关于凤凰帽脍炙人口的传说:相传久远的年代,彩凤峰下住着两个白族姐妹,她们美丽动人、勤劳勇敢。一天,四面八方的鸟儿飞来祝贺她们喜获丰收,凤凰闻讯也飞来了,还把两顶凤冠作为礼物送给了姐妹俩。不巧,在山上打猎的国王看见了她们。国王命令卫士把她们抢进宫。姐姐逃避不及被抓走了,国王逼她做王妃,她坚贞不屈以死抗争。妹妹听到姐姐遇难的消息,悲痛欲绝,决心为姐姐报仇雪恨。她戴着凤冠闯进王宫,国王看见戴着银光闪闪的凤冠、如花似玉的姑娘,一下子呆若木鸡。妹妹趁这一霎那,一刀刺死了国王。不幸,她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村里的姑娘们为了纪念她们,仿照凤冠每人缝制了一顶凤凰帽。从此,白族喜爱戴凤凰帽的习俗便世代传了下来。

基诺族特色的礼节-成人礼

基诺族很重视成人礼,女孩子到了十五岁那天,她的围裙就换成夹层的,发式也要改变成一条独辫,这样才可以背筒帕(挂包)。男孩子满十六岁的那天,必须把帽子换成包头,父母还送他一个绣着彩色图案的筒帕。从此,他们才正式成为村社成员,享有恋爱的权利。 举行过成年礼的青年,必须参加一种社会性青年组织,组织里有一定村社法规:要团结互助;串姑娘时对竹楼里的老人要尊敬;在大家集中的地方不讲脏话等。经过成年礼和参加组织后,青年们便取得了谈恋爱和到男女聚会场所去玩的资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35bb9ff78a6529657d53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