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文自成

2023-05-11 01:3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情到深处文自成》,欢迎阅读!
自成,深处

情到深处文自成

文贵有情。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密的《陈情表》之所以让一代帝王深受感动,就是因为它句句是实情,情真而意切,给人一字一泪之感。同样,学生写作也要拨动感情的琴弦。《语文课程标准》79级写作目标中就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情感是写作的灵魂,真情是写作的生命,只有深厚真挚的情感从心灵间流淌而出,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我们完全可以说——情到深处文自成。

那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怎样引导学生写真话、诉真情,从而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情感

感情的缺乏是产生平淡之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感情的缺乏主要是对生活的置若罔闻、对亲情友情的淡漠、对人生社会的不加关注。大凡优秀经典的散文篇章,都融入了作者的深情,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所以我们中学生要从提升思想入手,感悟生活,感受自然,感恩生活,体察社会人生的变化,让真情盈满我们的胸怀,从而笔注深情,倾肺腑之言直抒情愫。

当然,我们观察生活并不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是用感情、意识、心灵去触摸、去领悟,这样,获得的感受才会独具匠心、真切感人。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我班曾写过一篇作文《____,你真了不起》,许多同学都写了自己熟悉的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可是有一位同学选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来写,既叙述了他的感人事迹,又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读了这篇文章,全班同学深受感动。这正是她情感体验厚积薄发的表现啊。

二、重视周记和随笔训练,积淀情感

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周记,顾名思义是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这一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地关闭。通过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

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随身带的笔记本,对生活的事件或个人感受录以备忘,把练笔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对写作积累材料很有好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引起的飞跃。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了写作的基础,酝酿了丰富的急于想表达的感情,再加上老师适度的激发、点拨,激情激趣,激发写作动机和灵感,一篇好文章才能应运而生。

有一件往事不能不提。在一次随笔赏析课上,我让李星同学上来读他的随笔《回忆》,这是在阅读与批改过程中最能触动我心灵的一篇。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与班上几位同学回母校看望老师的简单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文采,淡淡的叙述,淡淡的描写,却勾勒得让人心动。孩子在念,他很害羞,声音不大,我很用心地聆听。里面的句子是:王老师伸开双臂,将我们拥进怀里,说:儿子女儿都长大了,而我却老了。”“花园里多了一棵大树,那道围墙没了,


范说,不是校园发生了改变,而是我们变了。我又一次被打动,轻描淡写却耐人寻味,纯洁真挚的师生情、同学情……淡淡的哀伤,让我不能自已,当时,我偷偷撇过脸去,抹掉夺眶而出的泪水。

三、为学生精心创设条件,锤炼情感

这里所说的锤炼情感,是指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得到爱国情、责任感、革命英雄主义、爱父母、爱他人等情感教育,最终成就一颗颗善良的心。可以预想,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情感素质稳定了,价值取向正确了,0分作文不存在了,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效果也达到了。 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个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积极乐观的人生修养熏陶着每位学生;《岳阳楼记》中范仲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学生;《背影》中朱自清与父亲的亲情则让人倍感温馨……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孩子们去福利院看望病残的儿童,去敬老院帮孤寡老人做事;用大地震的废墟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有了充实的内心感受,学生就有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库,还何愁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

哲人云愤怒出诗人,我说真情出好文。写作,需要的是真心、真情与真诚,我会一直引领孩子们在这条路上微笑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92eddd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