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绘画与唐诗的共鸣

2022-09-29 23:1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音乐绘画与唐诗的共鸣》,欢迎阅读!
唐诗,共鸣,绘画,音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音乐\绘画与唐诗的共鸣

作者:马瑞芳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3

摘要: 唐代的诗歌辉煌发展,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高峰。而其空前繁荣是不能离开音乐和绘画单独存在的。诗歌给音乐以诗意美;音乐给诗歌以乐曲美。诗歌给绘画以诗情美;绘画给诗歌以画意美。唐代诗歌与音乐和绘画,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因此唐诗才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通过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的典范。唐诗与音乐、绘画的融合也使唐诗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ang poetry, achieved the brilliant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But its prosperity did not leave the music and painting to exist alone. Poetry to music with poetic beauty.

Music to poetry in music. Poetry in poetic beauty for painting;Painting in picturesque beauty to poetry. Tang poetry and music and paint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 cozy, ancient Chinese poems can become history through colorful artistic image, reflecting the social life and personal feelings. With music and painting, Tang poems also won the fusion of immortal life. 关键词: 唐代诗歌;音乐;绘画;相互融合

Key words: Tang poetry;music;painting;mutual fusion

中图分类号:J6;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3-0249-02 0引言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与兴盛,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相邻、相连的艺术门类常有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关系。唐诗与其同时代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门类正是这样一种依存关系。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试,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中的这段话不仅阐明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而且强调了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特殊关系。从唐诗的发展史来看,伴随着唐诗繁荣的唐代音乐、舞蹈、绘画也空前繁荣。这些与诗歌有血缘关系的艺术品种的繁荣,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中国古诗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诗者,使人之心声也。有声有色的诗境缘于诗人对生活真谛的领悟,渗透了诗人的悲欢喜乐之情。音乐、绘画与诗歌的融合,使诗歌描写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生动,使读者更容易达到与审美对象的精神交流与沟通,以便能更深刻准确地领悟诗歌主旨内涵。我们能从唐诗里找寻到美的痕迹,聆听到诗人感情钦羡的回声。如:王维的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杜甫的村晚惊风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庭幽过雨沾。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都是自然界色彩与音律的融合。对此,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做了理论方面的总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意思是,人对景物的感触,所引起的联想是无穷的;在丰富多样的世界中流连徜徉,在浩瀚的天地中吟味体察。

中国古代的诗歌,向来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先秦时代的《诗经》和《楚辞》,以及汉魏六朝乐府诗,都是配乐演唱的。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民歌,来源于音乐。到了唐代,音乐和诗歌在各自历史上的这个鼎盛时期,更是以新的、高级的形式,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人在继承古诗与音乐密切结合的传统上,创造出了格律严格、形式固定的律诗绝句”,从而在诗歌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音乐元素。这也就是唐诗能广为传唱的原因。因此,盛唐诗风也被称为盛唐之

唐代的诗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写出了许多将音乐美与文学艺术美结合得很好的作品。白居易的《琵琶行》无疑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其中有一段被誉为模写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正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又出现了莺语花底泉流冰下的境界。弦声逐渐低沉了下去,而当一丝微音即将断绝时,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激越雄壮的音响,又把听众带进了新的高潮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舟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曲已弹完,但听众还深深地沉浸在乐曲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月光下一片寂静。通过种种声响的比拟,充分调动起读者的听觉和视觉享受,激发起无限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又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这种顺畅,真如行云流水,声音处感情亦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回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音乐的美。

唐代诗人用诗歌表现有声无形的音乐,都能匠心独运,别出心裁,艺术上各有创新,盛唐诗人李颀在几首著名的描绘音乐的诗篇中,就以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来喻乐声,《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就以风声、雏凤鸣叫、龙吟虎啸、秋天自然界的各种音响,以及泉水汩汩声相互交织来比拟乐,这一系列的以声喻乐贯注了诗人强烈的审美情感,同时喻体又十分切合乐声所含的感情,因而读者的感受也是真切的。

可以看出,没有诗意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而缺乏音乐性的诗歌也必将在艺术上大为逊色。唐诗是唐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音乐又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因素。这一对姊妹艺术交相辉,相得益彰,在唐代艺苑中闪耀着璀璨的光彩。 2唐代的诗情画意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颠峰

同时,唐代绘画艺术也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史上的颠峰时刻。虽然诗歌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时间艺术,绘画是通过色彩、线条反映一定思想感情的空间艺术。但二者之间却有着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也正由两种艺术之间的互相渗透,才相得益彰,使诗情画意在唐代诗人和画家各自作品中都得到光辉的体现,创造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生动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界。比如王维有《清溪》诗,从不同角度描绘出清溪独具特色的图画: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霞苇。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以听觉感受的来衬托。随着溪水的流,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又是另一番风景,吸水漾漾泛动着碧绿的菱荇,芦苇的倒影在澄澈的溪水中摇曳。这是一幅声色相通、动静交错的、幽美而素淡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我心素已闲的淡泊情怀。

张继的《枫桥夜泊》可算是脍炙人口的白描名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这首七绝之所以成为名作,是因为它宏大开阔且整体相融,具有大手笔风采。诗体清新,不可以雕饰,读来却形象生动,宛若图画展现眼前。诗作把形象、色彩、音响交织融合,而且所写景物的远近、明暗、位置、层次又十分巧妙和谐。夜泊旅人的心情也与诗景融成一体,天衣无缝。从景物层次上看,远处是秋夜的霜天,无边的残月,啼叫的栖鸦;近处是江畔的枫树,渔舟的火光,桥下夜泊的客船。远与近,宏观与微观交融和谐。从景物色彩上看,霜天残月,有江枫渔火,冷色与暖色分别交织在树、桥、舟、寺的阴影之中,使色彩呈现出或明或暗的景观。这夜泊的特有气氛,已使旅客产生孤寂之感,而震荡天宇的夜半钟声”,更给旅客增添了满怀愁绪。诗作用纯然无饰的白描手法把景物、色彩、音响与游人的心情,揉合为一体,创造了情景交融的清丽淡远境界。

情景交融是好诗必备的条件,人既可触景生情,而情绪不同的作者,又可移情于景,对客观事物有各不相同的感受。加以融合,化入篇章,就产生了五彩纷呈,情调各异的艺术篇章。刘勰《文心雕龙》中的《物色》篇已有山沓水迎,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之论。宋人范文也认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对床夜语》)都主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二者不加分割,才得有情之景和有景之情。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用夸张的手段创造意境,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绝之作《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的诗笔也如水势舟行,一泻直下。诗人原被流放,此时获大赦,自由欢乐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寓于极度夸张的景物描绘之中,其畅然之意境光彩灼灼,张扬于世。 3结语

诗歌是形象艺术,包含了巨大的艺术容量和深刻的内涵。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的融合,正是唐诗魅力之所在,也是唐代诗人心声的流露。我欣赏唐代诗歌,因为它如诗如歌如画,浑然一体,种最完美的融合,构成了它独具风采的艺术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b815dd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