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2023-02-27 18:3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欢迎阅读!
意识,良好,培养,规则,习惯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的有效策



摘要:社会的平稳运行离不开人们自觉的遵守规则,而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这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必要一环。在幼儿圆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规则意识,要避免简单的说教或者强制的执行,而是潜移默化地指引与启发,才能真正将规则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关键词:幼儿教育 规则意识; 良好习惯

3-6岁是幼儿建立秩序意识的敏感期,然而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依赖外界环境影响与正面引导来认知事物,建立习惯。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黄金期,为孩子创设有序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唤醒秩序知觉,在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的驱动下,逐步生成智慧。因此可以说,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这是人生路上的关键一步,有了规则意识才能保障秩序环境,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直接说教的模式不足以让他们理解规则的意义,不妨运用直观、生动、多元的教育方式,少一些语言说教,多一些渗透引导,让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深入人心。

一、一日常规中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师应通过多元活动方式带领幼儿感知社会行为规则,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与深化理解中形成自律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中,要有意识地穿插规则教育,让孩子时时刻刻体验规则的存在,包括学习规则、游戏规则、生活规则等等,从进入幼儿园开始,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如按时喝水,排队洗手,上厕所要区分男女,做操要有秩序,回答问题要举手,保持课桌整齐,户外游戏要遵守秩序等等。很多规则与习惯往往就藏在小细节中,


幼师要做“有心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与行为,从最初幼师反复叮嘱与强调,逐渐转为孩子的自觉行为。

二、自主参与中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

我们常常思考,什么样的规则才适合孩子,能被孩子接受、认可并自觉遵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实践,发现如果幼儿能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那么他们也能自觉遵守,获得情感上的认可与行动上的支持。 例如组织区域游戏时,老师向幼儿介绍基本的游戏玩法,认识各种游戏材料,并讲明材料的用途,再邀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商讨游戏规则,如何保持游戏秩序。如有的孩子提出“小朋友要一起分享材料,不能争抢,不能打架”,有的孩子提出“我们要认真保护玩具,不能破坏”,有的孩子提出“做完游戏我们要把玩具归纳整理好,下次再用”。孩子们有了规则意识之后,如果游戏中有人违反了规则,那么马上就有同伴提出问题并给予纠正,无形中促进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实现社会性发展。

三、游戏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

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往往他们就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收获了知识,获得了成长。因此抓住游戏的契机,吸引幼儿参与、体验,获得情感与智慧的同步发展。例如在趣味表演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公交车上”场景,摆放好小板凳,模拟在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每个孩子扮演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乘客,在限时2-3分钟的表演活动中做好记录,看一看幼儿有哪些正确的行为,有哪些错误的行为。如排队上车,给需要的老弱病残群体让座,在车上不吃东西、不随地扔垃圾,主动搀扶老人等等。反复的游戏体验中激活学生的主动行为,并将规则体验迁移到生活中,形成良好习惯。

四、环境创设中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

学习环境对于低龄的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开展规则意识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良好环境的创设,采取不同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体验中唤醒规则意识。例如,为了让幼儿理解文明礼仪规则,在幼儿园生活环境粘贴各种提示标志,上楼靠右侧通行的小脚印,洗手池前的等待线,不乱丢垃圾的提示海报等待,这些显眼的标志时刻提醒着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


再有,模拟生活场景,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红绿灯、斑马线;准备一些规则卡片,如保持安静、请坐。将规则教育与环境要素相融合,孩子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也能真正“玩中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家园共育中培养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

家庭环境给孩子成长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带来不可小觑的力量。父母的教育责任必不可少,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规则意识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活动中,要鼓励家长的支持、理解与配合。孩子在幼儿园遵守“班规”,在家中要遵守“家规”,家长与老师要保持同步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渗透规则意识。另外,想要让孩子做到,家长先要做好,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例如,在幼儿园开展规则意识讲座,发放《家长手册》,评比优秀家长。例如,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在校园门口要排好队;接孩子回家时也要有序等待,不乱停车辆;回家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注意等待红绿灯。家长的谨言慎行对于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幼儿通过耳濡目染建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良好习惯,这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我们深知“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幼儿时期的教育与引导必将伴随孩子终身发展,从幼儿时期抓好规则意识教育,让孩子在一日常规、区域活动以及集体游戏等方方面面感受“制度”的存在,自觉遵守规则,从适应幼儿园活动开始,迈向适应社会活动,由此获得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J].,2020,(66):167-168.

[2]林巧柔.浅析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97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39a1b2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