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2022-03-20 02:55: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四季,年级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四季之雨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 2.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角度品味文中精彩语句,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美文的能力。

3.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分析四季之雨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

2.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角度品味文中精彩语句,培养学生自主鉴赏美文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文本 1. 情境导入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飘落的羽毛 像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一只解缆的船 像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 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也许幸福会不期而降

大自然 你的美每搅动一次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这是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一首小诗,他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首优美的小诗中走近作者刘湛秋,走进他的散文——《雨的四季》

2. 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等,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被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3.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 高邈 临( 咄逼人(

吝啬 彩棱 淅沥沥( ..4. 配乐诵读

教师读第1自然段,每组推荐一个学生代表分别读2345自然段,全


班齐读第67自然段。师生共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注意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目标导学二: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1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2自然段:写春雨;第3自然段:写夏雨;第4自然段:写秋雨;第5自然段:写冬雨;第67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 第二部分:(25)绘雨; 第三部分:(67)赞雨。 目标导学三:把握雨的特点

1.思考并找出描写四季的雨的句子,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美丽、娇媚) 夏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粗犷)

秋雨: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端庄、沉静)

冬雨: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自然、平静)

2.赏析句子的方法: 1)抓关键词赏析句子;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3)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4)从表现手法赏析句子。

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请找出来并作赏析。 例:“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用人格化的手法把树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3.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并交流。

例如: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文章在写春雨时主要描绘了春雨后的景观,面烘托了春雨的生机;在写夏雨时,写了夏雨给人的感受。

又如: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

再如:“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此处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其中“冷冽”“刺激”“干涩而苦”等词语表达了负面的感受;后面语句写冬雨的美妙,“一种特殊的温暖”是神来之笔,“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是富于想象之语。

4. 总结: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采用了以下手法: 明确:(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

(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 (3)欲扬先抑、正侧面描写、联想想象、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目标导学四:体会文章主旨

1.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明确:作者将很多物象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

课文旁边的思考题是本课的难点所在,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不会或不到位的地方由教师指导,此环节更多发挥教师主导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引导这里采用呼告的修辞,便于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使作者情感达到高潮。教师追问: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升华了?分别从第1段和第6段找情感的词。从“喜欢”到“爱恋”可以看出作者对雨的情感越来越浓。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才能有这样浓烈的对自然的爱恋。

2.通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如果把文章题目改成《四季的雨》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明确:不好。《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在一定程度上将“雨”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

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把自己对某个季节或某种景物的独特感受,试着用富有诗意的或富含哲理的句子表达出来。

此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阅读方法的学习,不要求学生死板记忆概念、定义,不刻意追求系统性,学习并模仿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和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养”的要求。



结语:动人的作品不会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而应是一挂精美的项链。阅读《雨的四季》会感到一种流动的美,春雨会幻化为一个清纯、娇羞的小姑娘,朦胧而清新;夏雨就像一个青春飞扬的少女,热烈而张扬;秋雨像一个端庄、沉静的少妇,深邃而成熟;冬雨像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恬淡而从容。作者在描绘雨的四季容颜变化的同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对生活的思索,成就了这篇文质兼美、堪称精品的散文佳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464f66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