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2023-01-21 17:08: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欢迎阅读!
借喻,借代,区别,比拟,比喻

比喻与比较的差别,借喻与借代的差别



比喻与比较的差别

比喻和比较,都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 , 但它们是两种不一样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 , 甲乙两物有主有从 ; 比较重在”拟 ", 马上甲事物看作乙事物, 甲乙两事物相互相融, 水乳交融。 ”这仅是一种归纳性的差别原则 , 假如教师照本宣科 , 不单初中学生不易理解, 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认为一定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较的性质不一样、作用不一样 .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像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 必定得有相像点,经过相像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令人更详细地惑知事物 . 比较即模拟 , 它是用乙事物拥有的特征(包含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许说是把乙事物的特征“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 , 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详细实在,于是原来较抽象、 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详细实在了, 自然就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因而可知 , 比喻重申的是甲乙两物的相像性, 而比较倒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一样特征,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差别比喻和比较最重要的标记。请看以下例句:



(1 )故人已经成为瓮中捉鳖,不好玫姑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定礼》)



(2 )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缄默 , 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



(3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 (杨朔《金字塔夜月》)



(4) 真谛它却不会哈腰。(臧克家《成功的狂飚》)

例( 1) 取瓮中捉鳖待擒这一点说明仇敌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像点, 能给人详细形象的感觉,这是比喻。例( 2)从树的外形特色联想到样子的相貌、气质特色,二者有相像点, 也属比喻。例(3 )“月亮 " 、“星星”本是无生物, 并没有“露面”、“惊散”这样的特色 , 现以生物的特色描绘它们. 不过为了让其神态传神,呼之欲出,这是比较。例 (4 )将无形的抽象物“真谛”人品化、形象化,也属比较。



( 二)比喻与比较的句式构造不一样。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构成。借



喻固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 但能够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 暗喻。无论是哪一种比喻 , 一直都有喻体;比较句主假如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


比喻与比较的差别,借喻与借代的差别



种行为、动作或神态,无论是拟人,仍是拟物,一直都无拟体。比如“东西长安



街成了喧腾的大诲” ( 袁鹰《十月长安街》 ). 这是暗喻、由本体 ( 长安街 ) 、喻体(海洋)、喻词(成 ) 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鲁迅(故土 )). 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膜 . 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 只用喻体取代本体。 另如“波涛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倒是拟人句 , 将“波涛”看作人描绘 , 给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借喻和借代的差别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 比喻可分为明喻 , 暗喻和借喻 . 一个比喻句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即本体 , 喻体和比喻词 . 在明喻和暗喻中 , 一般三部分都出现,而借喻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 只出现喻体。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 , 借和它亲密有关的名称去取代 . 看下边例子 :



1, 看吧,暴风牢牢地抱起一层层巨浪 , 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绝壁

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高尔基《海燕》 )



2, 我们主张踊跃的思想斗争, 由于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集体内的团

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 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都应当拿起这个武器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 , 不可以么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



斗》 )



4,凡是愿意留下的, 再不准强拿人家的一草一木。 (姚雪垠《李



自成》 )



1 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句中只出现喻体 " 翡翠”,用 " 翡翠 " 来比喻

绿色的海浪 . 而例 3 是借代的修辞方法 ," 袁世凯”指的是银元上的袁世凯的头



像,用银元上的标记来取代银元自己 , 是换了一种说法 , " 袁世凯 " 很简单令人联想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 , 想到这个详细的实物 , 并且比直接说银元增加了语言的变 , 显得丰富多彩 .



借喻和借代最简单令人产生误会的是由于它们在一句话中都只



出现喻体或代体 . 如例 1 2 中的 " 翡翠”,”武器 " 和”袁世凯 ", ”一草一木”,它们没有出现本体”海浪” , ”踊跃的思想斗争”和”银元” ," 全部东西 " 。可是只需弄清它们的特色 , 借喻和借代仍是能够区其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55cf69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