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与借喻的区别

2023-01-21 17: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象征与借喻的区别》,欢迎阅读!
借喻,象征,区别

象征与借喻的区别





【篇一:象征与借喻的区别】

区别:

借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它是借中有喻,重点在喻;

借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含义:

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借代: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象征: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篇二:象征与借喻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比喻的形式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隐喻(暗喻) 、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隐喻〔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我(本体) 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 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再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两个例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隐去了,所以宋代陈在《文则》中称这类形式为隐喻,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豺狼之所指。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像上面几个例子,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例句 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③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喻句 借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借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66161d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