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2022-12-14 10:1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亭送别》,欢迎阅读!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学案



学习目标

. 掌握文中重要的生字词。

2、欣赏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

1、欣赏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学习步骤:

一、初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玉骢( ) ②迍迍( ) ③金钏( ) ④笑靥( ) ..⑤梦魇( ) ⑥挣揣( ) ⑦谂知( ⑧玉醅 ⑨青鸾 ⑩白泠泠 ..2、了解背景及元曲知识。 3、了解作家作品:

王实甫,中国 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 《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 ”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二、再读课文,掌握文章思路

1、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扫清语言障碍,思考剧情层次你,拟写小标题。 ①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 ②长亭饯别 ——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③____ ——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④____ ——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痛苦。 三、三读课文,讨论戏剧细节

1[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1




比较后讨论:【端正好】:选取了哪些意象?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你认为“晓来谁染霜林醉”这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读完这套曲词,你印象最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在体现这一特点的曲子中选出你喜欢的,并说说理由。

3、我们随着“长亭送别”一路剖析了莺莺的心路历程,分析女主人公莺莺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练习: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三曲连缀改写成散文。200字左右)或 选择自己喜欢的曲子,改写为现代诗歌。

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5782e2998fcc22bcd10d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