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2022-07-16 00:01: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亭送别》,欢迎阅读!
长亭,送别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系在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宋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创作而成,它讲述了书生张生(即张珙,字君瑞)与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的一段美丽爱情故事。近世以来,该剧被许多剧种移植改编,不过剧情却一律变味对女儿与张生的结合起着促成作用的崔夫人成为反派人物,一些研究者也将她贬为封建卫道者势力

其实这些解读都错了,19岁的崔莺莺是前相国之女,由父作主许配其母崔夫人之侄、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女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按封建礼法,莺莺已名花有主,但在待嫁中住在普救寺时,遇到风流倜傥的翩翩书生张生,他们通过在太湖石畔墙角儿边的对诗,获得莺莺的好感。在法会上,张生又通过佛前烧香,获得了一次与莺莺接近的机会,进一步搅动了莺莺的春心。善良、大度的崔夫人并没有将女儿封闭起来,可见她不封建。

正当张生、莺莺爱情种子发芽之时,发生了河桥镇将孙飞虎发兵包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的变故。万般无奈之下,莺莺想出一个敌前征婚之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崔夫人表示赞同说:此计较可,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这就传递出一个信息:崔夫人并没有以封建纲常要求女儿为郑家守节殉死,只要能保存女儿,她可以允许女儿改嫁。

随后张生请缨,发书招蒲关守将杜确杀退贼兵,崔家逃过一劫,但崔夫人并无悔婚之意。剧中写到张生引杜确与崔夫人相见,杜确对崔夫人说:既然有此姻缘,可贺,可贺。崔夫人很高兴,传命要摆茶饭款待杜确,俨然是张生丈母娘身份了。紧接着,崔夫人又对张生说,从今以后,你就搬来我家内书院安歇,还约定第二天设家宴招待,你是必来一会,别有商议。崔夫人如果不把张生当女婿,她怎会出此下策让张生住进家门?况且又明知这个情种是冲着家里娇滴滴女儿来的。还有,崔夫人别有商议内容也大有讲究:因为莺莺虽经敌前征婚成为张生的待嫁人,但这件事只被普救寺僧众和崔家承认,她与郑恒的婚约尚未解除,作为家长,崔夫人对一女许二夫的危机很是担忧,若郑恒来闹,按当时法律,官府仍须把莺莺断给郑恒,所以,她需要与张生探讨如何了断郑恒婚约。

张生搬进崔家书院,崔夫人命莺莺同宴,她突然对女儿说: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这句话使张生、莺莺都吃了一惊,莺莺敬完酒后被崔夫人打发回房,张生便责问崔夫人为何变卦?崔夫人称:生纵有活我之恩,奈小姐先相国在日,曾许下老身侄儿郑恒,即日有书赴京唤去了,未见来。如若此子至,其事将如之何?莫若多以金帛相酬,先生拣豪门之女,别为之求,先生台意如何?这段话,我们绝不能视为是简单的赖婚,而是崔夫人复杂心态的反映:女儿先许婚在前,婚约尚未解除,即使让莺、张结合,婚姻亦未必有效,这是她最大的心事。当初征婚属情急被迫,现在思前想后,便觉后遗症很大,所以,最好请张生退出。当然,这番话也可能是这个世故母亲对张生的试探:看张生是爱金帛还是爱莺莺?而她说写信去京城催郑恒来根本就是谎话。此时张生若能为崔夫人贡献一条了断郑恒的计策,也许就马上赢得了准丈母娘的欢心。然而,张生却赌气: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却不道书中有女颜似玉则今日便索告辞。张生前头回答得很好,表示他不爱钱只爱莺莺,这正是崔夫人期待的;但后头却答得不好,想一走了之,这个处理方式不妥。此时,若崔夫人真的铁了心要把女儿重嫁郑恒,只须一句先生请便便可,但她却喝道: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红娘,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说。崔夫人虽然失望,但她却称张生的赌气是在讲醉话,不让张生走,这说明她心里还是希望女儿嫁给张生。

而她留下张生的后果是创造机会让莺、张生米做成熟饭,人们都把功劳算在红娘头上,而其实,莺、张私下结合一直在崔夫人的监控甚至是纵容之下。早在张生害相思病之初,崔夫人便一边委托长老请太医去看病,一边又派红娘去察看,实在是体贴备至。而正是她派红娘去探望张生的馊主意引出了红娘为莺、张传柬并使莺、张偷情成功。奇怪的是崔夫人马上便知道:这几日窃见莺莺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向日不同,莫不做下来了么?紧接着,她听了俫儿告发,称见莺莺和红娘烧香半晌不回来,便主观地断定这桩事都在红娘身上遂上演了一出拷红闹剧。本来,事儿是女儿做的,她偏去责打红娘,是打错了对象;女儿未婚先配,在旧时代是玷辱门户的丑事,本该悄悄地掩藏起来,可她却偏要通过拷红拷出大响声来,这只能理解为她要公开宣告莺莺失身以当红娘反过来责备崔夫人不该把张生留在书院时,崔夫人居然回嗔作喜说:这小贱人也道得是,我不合养了这个不肖之女。待经官呵,玷辱家门。罢、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与了这厮罢。崔夫人的暧昧,说明她在经营着女儿婚姻的一番策略。

女儿允嫁张生也是有条件的,崔夫人对张生道:我如今将莺莺与你为妻,则是俺三辈儿不招白


衣女婚,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崔夫人逼考,一直被作为她干涉女儿婚姻的证据,其实她的决策是对的:第一,逼考不是拆散鸳鸯,她已表态为张生养着妻子;第二,这是为小辈前途、幸福着想,张生应该成就一番事业,长辈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莺、张结合尚无法律保障,若郑恒回来,一纸诉状告官,莺莺一定仍要判给郑恒。为了从根本上保护莺、张的婚姻,唯一办法是张生要得官,打起官司来,郑恒就难占便宜。崔夫人是世故老人,深知官场潜规则,所以她一定要逼张生赴考。后来那个无赖郑恒果来抢夺莺莺,造谣称张生已入赘卫尚书家,此刻,幸新任河中府尹的张生赶到,郑恒顿时屈服,不仅不敢争妻,还谎称他是来祝贺莺、张婚姻的,崔夫人一怒将品行卑劣的侄子赶出,郑恒触树自杀。

崔夫人为女儿婚姻幸福费尽心机,却被后人误读了上千年。当然,舞台上的崔夫人演变为反派人物,恐还是编戏的需要,一出戏有个反派人物,情节会更加精彩;而《西厢记》中,几个主要形象只有崔夫人适合当反派,于是便只好委屈这位母亲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7322791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