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理解——竹篾

2022-03-29 02:4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外阅读理解——竹篾》,欢迎阅读!
竹篾,阅读理解,课外

课外阅读理解——竹篾



1.第⑹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他不是故意的。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第⒂段中,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样说?(3分)

3.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我的性格特点的?(3分) 4.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 5.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参考答案:

1.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甩脱竹篾的情形,突出了竹篾对小男孩子伤害,同时表现了我当时的恐惧心情。(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满3分)

2.要点:①老婆婆不知道我是故意的;②老婆婆怕我受到孩子父母的责备而难堪;③老婆婆是个宽厚善良的人。(每1分,满分3分)

3.性格特点:天真(顽皮或单纯)、善良、怯懦。描写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性格特点2分,描写人物的方法1分,满分3分)


4.不好。因为最后两段:①在结构上照应前文;②在内容上表现我的反思与自责,突出中心;

在表达效果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点1分,满3分)

5.要点:①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②便于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每点1分,满分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b6106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d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