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补白”技巧

2022-03-21 04:5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补白”技巧》,欢迎阅读!
补白,语文,高中,技巧,教学

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补白”技巧

作者:贺树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9年第7



贺树军

经典文学作品,恰似一座冰山。外显于水面的文本仅是极少部分,而隐藏于水下的“言外之意”极为丰富,一如中国画传统技法的“留白”,方寸之间,勾勒点染,意境全出。几笔

远山,可让你想象大地之辽阔,天空之浩瀚;数尾游虾,便让你领略清波之淋漓,生命之灵动。

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留给读者极大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读者可根据文本义,在空白处进行二次创作,丰富拓展作品的内容意蕴,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作品的深层意蕴,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这也是经典文学作品永具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解读者应该具备的另一种基本能力即艺术推想力”[1],也即“重新建构起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并对它有所补充、有所丰富、有所发展的能力。这是任何一个文学文本的欣赏者都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2]。高中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等语文学习中应“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想象的感受与理解”[3]。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作品“留白”处发力,引导学生向作品更深处开掘,在个性化解读中发现一个五彩斑斓、深邃隽永的艺术世界。笔者现粗浅地谈一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补白”技巧。

首先,补充情节,让形象更完整。

因作家语言风格的差异及作品表达的需要,作品的有些情节可能会省略或淡化,给读者留下模糊、多义的解读空间。这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补充情节的推想过程中,读者会获得独特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阅读效果。如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为什么能在众多好游者中发现那块仆碑,并进而引发“治学”的感慨?你能想象王安石发现并察看仆碑的整个过程吗?学生在想象中不断丰富完善王安石考证仆碑的过程,很多学生想到那块碑一定是倒在了道路旁,被杂草遮掩,王安石在同游者诧异的眼光里,俯下身来,拨开丛生的杂草,轻抚破损的石碑,甚至用衣袖擦拭碑文,辨识模糊的文字,当他缓缓起身的那一霎那,眼睛里一定透着难以自抑的喜悦光芒。学生的种

种合理的推想让原本简洁质朴的文字极富画面感,进而对王安石严谨治学的精神有了深切体会。

在小说教学时,这种情节“补白”尤为常见,比如在莫泊桑《项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补充:玛蒂尔德用十年青春辛苦才还清债务,当得知项链是假的后,她的心态如何,以后的情节会怎样发展?在《诗经·采薇》教学中也可让学生推想戍边老兵回家后的所见所闻及以后的生活状况。推理是阅读理解过程的核心,“读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原有知识和文章提供的信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当读者建构文章意义模式时,他们运用推理去补足文章省略的内容”[4]。只要推想切合现实,依循文本,合理的情节的补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形象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辨能力。

其次,增补意象,让意境更灵动。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散文,语言凝练,意蕴丰富,敲开语言的外壳,品尝意蕴的内核便成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鉴赏这些诗文不妨从整体意境出发,适当补充意象,为理解意境助力。如在品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学生对文中精华写景部分始终无法入境,很多学生将文本分割理解,只琢磨一些独立的文句,缺乏整体联系和想象的意识,如在鉴赏“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时,学生无法获得对“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的真切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ef85df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