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话诗的语法规范

2022-04-16 21: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早期白话诗的语法规范》,欢迎阅读!
白话诗,语法,早期,规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早期白话诗的语法规范

作者:邱晓岚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8

摘要: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脱胎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母体之中,是五四运动在文化领域的延伸与发展。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白话诗。早期白话诗不但揭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革命领域的序幕,也奠定了现代新文学乃至整个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其功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乃至汉语语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白话诗;语法规范;文学史;新文化运动

作者简介:邱晓岚,女,196210月出生,民族:汉族,籍贯:甘肃省陇南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陇南方言。 [中图分类号] 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中国新文学运动,最早肇始于诗歌领域,以胡适、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学运动中,通过一系列的辩论与理论探索,已经完成了新文学理论的准备。而在创作实绩中,在诗歌领域,白话诗运动蔚然成风。

一、白话诗是中国文学语言由古体向现代的过度承接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第一首白话诗,出自胡适之手: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首蝴蝶诗,共四句,四十字。每句,又分上下两个小分句,而统揽全诗,每句又是押韵。这首白话诗,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古体诗的风格。这体现了当时白话诗,并未能完全实现对旧体诗题材和形式上的突破与转变,显示了诗体语言的惯性与新诗创建之初的尴尬。 然而,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蝴蝶诗歌,又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语言风格的特点。诗中采用白话语言元素,将现代白话引入诗中。诗歌对量词的大胆运用,突破了古诗的限制。而诸如双双、不知为什么、孤单怪可怜等大量白话口语的引入,使得本诗在语言上具有显著的白话语言的特点。

蝴蝶诗,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这种错位,体现了早期白话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一方面,新文学运动,呼吁新的文学,然而其本身在形式上、语法构建上缺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6ff28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