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析

2022-04-17 03:1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析》,欢迎阅读!
古诗词,乐曲,解析,常见

古诗词中常见乐曲名解析



不少诗人常把乐曲名融入诗歌,这些带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的乐曲名,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作用。因此,了解一些乐曲,对我们欣赏古诗词及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大有帮助。

1关山月——乐府曲调,也称《关山》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人通过如泣如诉的笛声,表达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怀远之情。

2.《折杨柳》——乐府曲调,也称《杨柳曲》《怨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人们看到杨柳或听到《折杨柳》就会产生离情别绪或羁旅之思。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梅花落》——笛曲名,简称《落梅》《梅花》,以思乡怀远为主题,曲调悲凉。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由笛声想象梅花漫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进而烘托作者漂泊他乡的羁旅之思。

4.《后庭花》——又称《玉树后庭花》《后庭遗曲》,为绮靡之音。此曲相传为南朝后主所作,他在位之时荒淫无度、耽于声色,终至身死国灭。后人讥为“亡国之音”。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面对统治者不思国事,反以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的现状,诗人用婉曲的笔调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

5.《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简称《霓裳》,原本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文人大多以此为题材怀古伤今,讽刺统治者的荒淫误国。如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表现了统治者安于享乐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

6行路难——笛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

7.《六幺》——唐代著名乐曲,演奏难度很大,又称《绿腰》《灵腰》,泛指美妙的乐曲。如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通过乐曲的美妙,写出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8.《杨柳枝》——此曲格调清新明丽、欢快热闹,与前面的《折杨柳》所表达的情感应有所区别。如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诗人用欢快的《杨柳枝》曲来比拟清新明丽筚篥歌。

9.《阳关三叠》——唐代乐曲名,又名《阳关曲》《渭城曲》,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相互酬答的歌曲,多用来表达离情别绪。如张祜《听歌》:“不堪昨夜双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

10.《阳春》《白雪》——春秋楚国曲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指深奥而不易为一般人所能欣赏的作品,或喻指知音难觅,或形容人才出众。如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诗人通过对青蝇一样的势利小人的厌恶,抒发了自己清高的志士情怀。

11.《竹枝词》——原是一种流行于巴渝一带的民歌,后来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诗体,表达的多是怨苦之情。如刘禹锡《堤上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12.《桃叶歌》——本是晋代王献之为爱妾桃叶所作的歌,后来用以表达美好的爱情。


13.《塞下曲》——属横吹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多表现边塞军旅生活。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4.《何满子》——唐代歌唱家何满临刑所作,他被唐玄宗赐死前作歌赎罪,终不得免。此曲曲调凄惨,催人泪下。如白居易《何满子》“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15.《玉阶怨》——此曲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6.《梁甫吟》——古代葬歌,音调悲切凄苦。如刘克庄《汉宫春》:“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且吟梁甫,谁管他、治子田强。”作者借诸葛亮好吟《梁甫吟》的典故,以示躬耕归隐之志,并寓有忧谗惧祸之意。

17.《子夜四时歌》——六朝乐府,多用来表达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如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昭君怨》琵琶曲。琵琶是从胡地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塞外之音,后人同情昭君而写此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中就密不可分了。如杜甫《咏怀古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93e185eff9aef8951e06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