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 》唐诗鉴赏

2022-11-22 20:1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 》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洞庭,唐诗,鉴赏,张说《,梁六自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 》唐诗鉴赏

【】:张说 【内容】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行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赏析】

严羽有一段论诗名言:“盛唐诗人惟在爱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行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离了详细作品,这话似玄乎其玄;一当联系实际,便觉精辟深至。且以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力作来解剖一下吧。

这是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的送别之作。梁六为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

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阳,诗益凄婉”〕?“天际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首句好像刚要这么说。但只说到“巴陵一望”,后三字突然咽了下去,成了“洞庭秋”,纯乎是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会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行凑泊”,



1


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阳的洞庭湖上,有座秀丽的君山,日日与它见面,感觉或许不那么新奇。但在送人的今日看来,是异样的。说穿来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要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其实何须用意,只要带了“有色眼镜”观物,物必著我之颜色。因此,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奇许多,一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荒忽之说,使原来实在的君山变得有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除了表现湖水动乱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奇,不禁神驰。三句遂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从字面上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行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同时送同一人作的《岳州别梁六入朝》云:“梦见长安陌,朝宗实盛哉!”不也有同一种钦羡莫及之情么?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行接”则颇涉曲幻。羡仙乎?恋阙乎?“诗以神行,使人得其意于言之外,若远若近,若无若有”〔屈绍隆《粤游杂咏》,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c68814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